文档介绍:回首,凝眸,愿你如初见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
人生若只 为初见,何事秋 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 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 锦衣郎可挽回,任何行动均属浪费,只能在语言中实现憧憬,但无论你的话在语言逻辑上多么天衣无缝,现实总是用超越逻辑的方式证明给你看它有多残酷。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没有遗憾,一生不必说“若”字;而说再多的“若” ,却无法不遗憾。
人生多戏谑,世事太无常。
彼时的容若,也许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为了卢氏而道尽世间的“若”字,却再也换不
回她的一颦一笑。容若与发妻卢氏,曾是世间最恩爱幸福的人,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幸福
太过耀眼,连老天都忍不住嫉妒,一场难产,带走她的生命,也带走了他的魂魄。幸福断
得没有征兆,就像乐曲演奏到高潮,华美而热闹,弦却突然崩掉, “当”的一声过后,世
界就只剩下寂寞在嘶哑地咆哮。 “谁念西风独自凉,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卢氏逝世以后,
容若留下的痛彻心扉的缅怀之笔。和她曾今的种种,再也不敢想起,却永远不愿忘记,只
能任凭它成为内心深处悲伤的伏笔。她在的时候,只觉一切的幸福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她离开了,他才发现没有她,他不过是一条离了水濒死的鱼。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个人千万不要懂得了这个道理。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 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 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容若引用白居易《长恨歌》来抒发感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这句诗描述的是唐明皇与杨玉环,相传他们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
世世为夫妻。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被赐死。她死前曾说: “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薄幸的人,世间从来不缺。哪怕情比金坚如容若与卢氏,容若也不可能这一生只活在与她的回忆里。其实容若也是多情之人,与表妹的青梅竹马,与卢氏短暂却刻骨铭心的相濡以沫,与妾室的相敬如宾,以及,不得不提的,与沈宛——那超越情人的红颜知己——的情谊。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
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 “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而在后世众多学者
看来,这就是容若在沈宛离开以后, 写给她的。看似决绝,却又饱含对沈宛的歉意与留恋。
但是,他们终究是分开了,不论缘由如何,不论曾经多么美好。
其实,一个人的每一段时光,都会有人陪伴。大多数陪你经历一段时间便消失不见,能结缘一生的实属难得。而那些半路的别离,带着如血般的耀眼与灼热,烙印在每一个人胸口,成为离人眼中的胭脂泪,情人胸口的朱砂痣。那些曾经出现的,能轻易决定你喜悲
的人,会在以后的很多年里, 千般轮转地出现在你的梦里, 如容若与沈宛,如宝玉与黛玉。曹雪芹说林黛玉来人间是为了还债,辗转到贾府,住进原本不属于她的大观园,用一生的
眼泪还了前世的债,把心交付给一个心爱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