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探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探究.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5/2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探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探究
 
 
郭心兰
摘要:掩藏在“佛系”思想的背后,是当下青年的消极心理状态,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洒脱、乐观,其实反而是消极的、遁世主义的、享乐主义的。青年群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对面对生活。奉行的是只要完成或哪怕完不成也不愿意去积极处理的态度去工作。
(二)遁世主义-不主动承担责任
当代青年成长于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像父母的成长环境大多集中在改革开放前,也不像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大环境之下,其成长和生活氛围尚不及当下这般宽松和活泼。90后的生活氛围逐渐放松,物质条件也比较丰富,部分青年不再过多的关注国家政治生活,而是更加的关注自身,对于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感觉到是负担,不愿意去主动承担责任。
汉传佛教确实有遁世的一面,宣扬目空一切、看透红尘。尤其在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刻意宣传佛教中遁世的一面,引导人们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做“顺民”。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问题在于,尽管佛教具有遁世的一面,但它总体上倡导积极的人生和修为,而不是消极地放弃一切。当下的“佛系青年”们,有意误读宗教的遁世主义修为,心照不宣地将佛教的遁世主义精神剽窃过来,宣称自己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就是一种佛学修为。更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任由这种思想或心态发展下去,会造成精神世界的空洞化,只重当下而毫不关心未来,甚至将理想信念视作庸俗的贪欲。
(三)享乐主义-没有崇高理想信念
“佛系青年”大多遵循着快乐至上的原则,他们认为既然生命体验的归宿是“向死而生”,当下才是最重要、最真切的生命体验,那么,显然只有快乐的、舒服的活在当下,才是唯一有意义的事。也因此愈加看重快乐至上的当下生存感受。问题在于,这种享乐主义并不是体现在精神追求层面,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物欲层面,体现为物质化、日常化的得过且过和享乐主义。事实上,从这一点来看,“佛系青年”的生存观充满了悖论。他们主张乐在当下,注重物质享受,称之为“佛系人生”,但佛教所主张的禁欲修为或看淡物质享受,他
们却视而不见。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佛系人生”恐怕只是青年人的一个听起来很美、穿着宗教外衣的享乐的借口罢了。
三、针对这一现象的应对之策
(一)充分发挥思政工作者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是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主要指导者和领路人。因此,让当代青年奋发向上,拒做佛系青年,要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者的引领作用。
思政工作者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培养职业敏感性,建立健全与广大青年的沟通渠道,及时解答青年的思想困惑。同时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这样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得到青年的尊重和认可,将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抵制佛系青年消极影响。
(二)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责任感
要清楚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个性化教育。这一代青年人本身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引导之处,比如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生活****惯、语言表达、个性追求等诸多问题上就颇有新特点。因此,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效真效,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一些亲和与认同。要紧密联系他们的日常学****生活开展“三个倡导”活动,让核心价值观扎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