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3,198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儒林 2022/5/20 文件大小:3.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 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在执行时将程序和数据先从外存装入内存中,然后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自动地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概念的基本原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程序和数据。
(2) 计算机硬件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3)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4) 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程序) 工作。
微型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微型机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产品,即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微机的核心部件是CPU
微型计算机主机结构
微型机基本是由显示器、键盘和主机构成。在主机箱内有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电源等。
CPU
CPU:运算器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器部件。
CPU从存储器取出指令,放入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
(1) 主频/外频(主频=外频×倍频,即CPU工作频率)
(2) 数据总线宽度(即字长,指CPU传输数据的位数)
(3) 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4) 工作电压(低电压可减少CPU过热,降低功耗)
(5) 高速缓存Cache(加速CPU与其它设备间数据交换)
(6) 运算速度(CPU每秒能处理的指令数)
1. 运算器
运算器是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又称算术和逻辑运算单元。计算机所完成的全部运算都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
(1) 运算逻辑部件
(2) 寄存器部件
2. 控制器
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译码的结果,按指令先后顺序,负责向其它各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完成各种操作。
控制器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① 程序计数器。存放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在内存中的地址;
② 指令寄存器。保存现在正在执行的指令;
③ 指令译码器。用来识别指令的功能,分析指令的操作要求;
④ 时序部件。产生计算机工作中所需的各种定时控制信号,对各种微操作控制信号进行定时控制。以协调各部件的工作顺序;
⑤ 微操作控制电路。一条指令的执行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不可再分的微操作命令信号,即微命令,以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
高级CPU技术
1、超线程技术
2、双核心CPU技术 :由于组建双CPU系统的高成本和复杂性,桌面电脑上并未得到普及。用“双核”技术,就是在单个CPU中真正集成两个物理运行核心,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双核心处理器”和使用两个独立CPU组建的系统在工作原理和性能上基本没有区别。目前,CPU已从双核向4核、8核和多核方向发展。

主板
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它提供CPU、各种接口卡、内存条和硬盘、软驱、光驱的插槽,其它的外部设备也会通过主板上的I/O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上。早期的PC机主板是将快速的CPU、中速的内存、慢速的外设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使系统的总体性能得不到优化。
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 (简称内存),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内存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读写存储器。
1. 只读存储器ROM
特点:存储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随机改写或存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可靠性高。
ROM分类
(1) 掩膜式 ROM(Mask ROM)
(2) 可编程 PROM(Programmable ROM)
(3) 可擦除 EPROM (Erasable PROM)
(4) 电可擦 EEPROM(Electrically EPROM)
(5) 快擦写 ROM(Flash ROM)
2. 随机存储器RAM
特点:用于存放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开机前是空的,断电后数据消失。
RAM 分类:
(1) SRAM:静态RAM。不需要充电来保持数据完整性,成本高且集成低,一般做高速缓冲存储器。
(2) DRAM:动态RAM。需要定时充电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