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谈诗歌的绘画美和雕塑美摘要: 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有相通之处。诗歌中通过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体现其画意, 或者通过画面在时间上的流动和空间上的叠加铺排感情。如果隐去背景的渲染, 选取瞬间静止的状态,在想象中完成诗歌的感情表达,则具有了雕塑的神韵。关键词:诗歌绘画关雕塑关雕塑与绘画的相同之处, 在于用可视可感的具体形象传达出某种抽象的情感和理念, 在有限的物质中蕴含着无穷的精神。但雕塑又不同于绘画。在绘画中, 元素更多。线条、色彩、人物、景物诸多因素相互烘托, 形成一个整体, 从而表达某个主题。雕塑只是把瞬间的一种形态,静止而立体地呈现出来,在这静止的瞬间形态中, 透露出动态的、无穷的韵味。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颂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在抒发情感时, 往往借象立意,因此,诗歌艺术与绘画和雕塑艺术具有相通之处, 具有绘画美和雕塑美。在诗歌的创作中, 由于强调意象、意境, 诗歌中总少不了情和景两个因素, 而且要做到情景交融, 诗情便和画意连在了一起, 而且成为诗歌的一个特点。画意是怎样体现着诗情呢? 在诗歌中,画意主要体现为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即所谓的“景”。对背景的选择和描绘, 要受制于诗情的表达。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里面有人的动作: 独坐而弹琴长啸。如果仅有此, 我们便可把它当雕塑欣赏。然而它却是一幅画, 因为有背景的描写: 幽深的竹林, 皎洁的明月。人的动作在这一背景的衬托下, 便有了新的内涵, 弹琴长啸体现出作者远离尘嚣的恬静和欢欣。再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翌翁,独钓寒江雪。这也是一幅静态的画。人物的动作表现为寒江独钓, 而其所处的背景则是“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千”、“万”极写背景的阔大, 在这千山绵延的诺大背景中, 却是一点生命痕迹都没有的“灭”“绝”,又显示出背景的静寂。这又大又寂的背景对独钓寒江的人从心理上形成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压力。虽然看不清人物的表情,但从人与景的关系中,已使人感到独钓人的孤独、寂寞和压抑了。在稍长的诗歌中, 画面可能不止一幅, 这便形成了画面在时间上的流动和空间上的叠加。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中, 人的因素只是瘦马上的断肠人, 而作为背景则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及“夕阳西下”四幅画面。这四幅画面不是孤立的, 而是在“断肠人的情感”统摄之下的相互叠加, 它们相互映衬、相互烘托, 形成了一种情绪气氛场, 这种场的外延越大, 处于场中的每一幅画面的情感就越明确。也就是说, 每一幅画面都使另一幅画面显得更加有意义, 也因为有了另一幅画面而使自己的意义更加明确。如果只有“夕阳西下”这幅画面,其传达的情绪也许不只是悲凉,可能还有温馨、从容、恬静。然而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映衬下,其传达的情绪就比较固定了。天涯游子的断肠心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却不是来自这一主题形象自身, 而是源于这一形象所处的背景。画面的彼此交融渲染了一种情感氛围, 这种氛围正是画面所透露出的诗情。如果说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几幅画面在空间上的叠加, 那么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