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14级系解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级系解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9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级系解名词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系统解剖名词解释大全(人卫版) 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总论、躯干骨,颅,附肢骨) 1.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2.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的孔,称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 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其两侧平对第 2肋, 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 肋弓:第 8~ 10 对肋前端借助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5. 肋沟: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称为肋沟,肋间神经和血管行走其中。 6. 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7. Pterion (翼点) :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 H 形的缝, 称翼点。其内面常有血管沟, 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板薄弱, 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8. 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是蝶窦的开口。 9. 鼻旁窦: 是上颌骨、颚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 位于鼻腔周围并于开口于鼻腔。鼻旁窦包括上颌窦、蝶窦、筛窦和蝶窦。 10. 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 7 肋或第 7 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11. 肱骨外科颈: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此处较易发生骨折。 12. 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 13. 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 5-7 厘米处,髂嵴外唇向外的突起,称髂结节,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14. 髋臼:为髋骨外侧面的一朝下外的深窝, 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有月状面,髋臼窝和髋臼切迹。第二节关节学(总论、中轴骨连结,附肢骨连结) 15. 关节:又称间接连接,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蹄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16. 关节囊:由致密结蹄组织构成的包囊,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并与骨膜融合连续,它包围关节,密封关节腔。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 17. 脊柱:由 24 块椎骨, 1 块骶骨和 1 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 18. 椎间盘:连与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 19. 胸廓:胸廓由 12 块胸椎, 12 对肋,一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20.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 21. 骨盆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到耻骨连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标志。 22. 坐骨小孔:由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的缝隙,其间有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第三节肌学(总论、头肌、颈肌及躯干肌) 23. 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 1 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24. 滑膜囊: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的封闭的结蹄组织囊,壁薄且内含滑液,可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 25. 腱鞘:存在活动较大部位,包绕在肌腱外面的鞘管,由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共同构成。 26. 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和键之间的一条裂缝,长约 4~5cm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在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7. 腹直肌鞘:包绕着腹直肌,由腹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