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docx

上传人:1660287**** 2022/5/23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3. 3. 1条 接闪器、引下线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在非金属屋面上 装设网格不大于10m的金属网,数十年的运行经验证明是可靠的。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曾对几十个模型做了几万次放电试验,虽然试验的重 点 2)式。
人值按规范图确定,它引自IEC1024— 1防雷标准的图3、图4、图5。 氐为考虑分流作用而引人的系数,由于引下线根数不同、接法不同而采用不同的 数值。IEC的&值适用于引下线间距20m。本规范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 引下线间距分别不大于18ni和25ni。所以,将IEC的kc值用于第二类防雷建筑 物将会是更安全。而用于第三类则长值偏小些。但在设计时引下线间距受建筑条 件限制,实际上,引下线间距通常都小于25m,此外,, 无法推算出25m间距时的上值。因此,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长值与第二类的一 样,也采用IEC的长值。
第二款,规范(3. 3. 8 — 3)式为(3. 3. 8 — 2)式中的电感压降分量部分。
“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钢筋、钢 结构等金属物与被利用的部分连成整体时,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可 不受限制”,这段系根据IEC1024 — 1防雷标准的有关规定补充的,。
第四款,砖墙的击穿强度为空气击穿强度的1 / 2与IEC1024—1防雷标准的 表9 一致,但规定混凝土墙的击穿强度与空气击穿强度相同系参考德国电工杂志 (etz) 1986年107卷第1期《建筑材料对确定安全距离的影响》一文,在该文 献中提到:“混凝土的冲击击穿电压约相当于空气的,所以,混凝土的厚度可按 同样的空气厚度看待”;在结束语中指出:“通常,建筑材料的冲击电压强度比 空气的小(至多小1/2) o只有混凝土的击穿强度与空气的相等。尚未发现有 介电强度比空气高的建筑材料” o
第五款,前半段的理由参见本规范第3. 。
当变压器附近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接受雷闪时,接地装置电位升高,变压器外 壳电位也升高。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各相绕组是相连的,对外壳的雷击高电位说来, 可看作处于同一低电位,外壳的高电位可能击穿高压绕组的绝缘,因此,应在高 压侧装设避雷器。当避雷器反击穿时,高压绕组则处于与外壳相近的电位,高压 绕组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变压器低压绕组的中心点与外壳在电气上是连接 在一起的,当外壳电位升高时,该电位加到低压绕组上,低压绕组有电流流过, 并通过变压器绕组的电磁感应使高压侧可能产生危险的高电位。若在低压侧装设
避雷器,当外壳出现危险的高电位时低压避雷器动作放电,大部分雷电流经避雷 器流过,因此,保护了高压绕组。
第3・3. 9条
第二款第卫项,见第3. 2. 3条第一款的说明。
第三款第1项,仅要求电缆“埋地长度应大于或等于15m”代替原规范的50m。 其理由为:一、本类建筑物不是爆炸危险类,要求可低些;二、原50m埋地电缆 的要求不合理,参见本规范第条第一款的说明。
第四款,架空金属管道在入户处与防雷接地相连或独自接地,当雷直击其上, 引入屋内的电位,与雷直击于屋顶接闪器相似。对爆炸危险类,距建筑物约25m 处还接地一次,再加上附近各管道支架的泄流作用,对建筑物的安全更可靠。
第3. 3. 10条由于高避雷针和高层建筑物,在其顶点以下的侧面有遭到 雷击的记载,因此,希望考虑其它高层建筑物上部侧面的保护。有三点理由认为 这种雷击事故是轻的。第一,侧击具有短的极限半径(吸引半径),也即小的滚 球半径九,其相应的雷电流也是较小的;第二,高层建筑物的建筑结构通常能耐 受这类小电流的侧击;第三,建筑物遭受侧击损坏的记载尚不多,这点真实地证 实前两点的实在性。因此,对高层建筑物上部侧面雷击的保护不需另设专门接闪 器,而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钢构架、钢筋体及其它金属物。
将窗框架、栏杆、表面装饰物等较大的金属物连到建筑物的钢构架或钢筋体 进行接地,这是首先应采取的防侧击的预防性措施。
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由于滚球半径久规定为45m(. 1), 所以,本条三款规定“45m及以上” o
竖直管道及类似物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其目的在于等电位。由于 两端连接,使其与引下线成了并联路线,因此,必然参与导引一部分雷电流。
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Ui
第3. 4. 1条 “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ni时,可仅沿周边敷 设一圈避雷带"的规定是根据以往的****惯做法定的。
第3.

见本规范第3. 3. 5条的说明。
第3.

见本规范第3. 3. 6条的说明。
第3.

国内砖烟囱的高度通常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