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9,467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ppt

上传人:qingqihe 2022/5/23 文件大小:9.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页,共三十二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义: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
危害: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死亡,严重脉滤器置入
腔静脉滤器置入+经皮静脉内溶栓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既能阻挡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从而避免肺栓塞,又不影响静脉回流。该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腔静脉滤器置入
置入途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选择健侧股静脉入路;双侧股静脉均受累,选择右侧颈静脉入路
置入部位: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前可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滤器应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以下,下腔静脉有血栓时,滤器应放置在血栓的上方。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留置导管静脉溶栓
经股静脉插入导管经导管把滤器植入到下腔静脉,再进行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导管机械碎栓,溶栓药物选用尿激酶,经导管缓慢注入50-100万单位/次 Bid 。期间经导管给予盐水持续滴注。(水滴石穿)
优点: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作用于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能充分发挥药效。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我院近期病历1例
咸XX,男,49岁,住院号:2014080369
主诉:活动后右下肢疼痛伴肿胀2天。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持续乘车48小时后感右下肢肿胀伴疼痛不适,踝关节以上、膝关节以下明显,活动后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后肿胀减轻。
查体:右下肢皮肤发亮,呈凹陷性水肿,质硬,膝关节上水肿较轻,皮温较对侧增高。心肺(-)、腹部(-)。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经皮顺行性深静脉造影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肾静脉造影 腔静脉滤器植入
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滤器释放及经皮选择性静脉造影术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溶栓前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溶栓中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溶栓后血管恢复正常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滤器回收 导管拔除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护理问题
疼痛、肿胀:与深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营养障碍及水肿有关
焦虑、恐惧:与患者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
便秘:与长期卧床和生活****惯有关
睡眠紊乱:与下肢肿胀、疼痛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本病发生的知识
自理缺陷:与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有关
潜在并发症:肺栓塞、出血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护理措施
病室安静、整洁、减少不良刺激。
有肿胀,疼痛的患者可以试用肿消散,是以芒硝、冰片为主要成分,利用芒硝的脱水作用以及冰片能够改变皮肤通透性的原理,能够迅速吸收组织间液,减轻肢体张力,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循环,达到肢体消肿的目的。
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生理需要。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护理措施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注意患肢温度及肿胀程度,禁止大幅度活动和按摩。
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前日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
便秘患者,嘱多次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遵医嘱给以缓泻药物。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发生,患者意识状态,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护理措施
预防治疗肺栓塞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挤压或热敷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以防血栓脱落。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留置导管的护理
留置溶栓导管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取平卧位,置管部位关节禁止过度屈曲和活动,屈膝屈髋活动不宜超过20~30度。间断按压足部及小腿部肌肉,促进静脉回流。
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对高热、出汗较多的患者、穿刺点有出血或渗出等情况,应首选无菌纱布敷料。
密切观察患者留置鞘管的固定情况,防止鞘管、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严格交接班制度。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留置导管的护理
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专用透明贴膜1~2次/周,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当立即更换。同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