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pptx

格式:pptx   大小:1,559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pptx

上传人:xyf0807 2022/5/23 文件大小:1.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文学类文本(wénběn)阅读之散文阅读
第一页,共48页。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xí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找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第十三页,共48页。
2、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章(wénzhāng)的中心段,也容易点出文眼。中心段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果没有中心段就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到繁难的思维规律,先阅读、分析段落大意,后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整合。如《胡同文化》。
3、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第十四页,共48页。
四、概括文章(wénzhāng)的主题
实际的命题虽然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但对作品局部段(层)意的概括,以及对作者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
作品的主题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chūfā),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主题的方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第十五页,共48页。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shēnguǎng),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第十六页,共48页。
五、品味文章的语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huánjìng)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十七页,共48页。
第三章 答题技巧(jìqiǎo)
一、解题(jiě tí)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第十八页,共48页。
二、结构(jiégòu)类答题
一)、知识积累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照应题目 ③总领全文,提挈全 篇,提纲挈领 ④渲染气氛(qìfēn) ⑤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⑥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2)在文中段:①承上启下(过渡) ②总领下文 ③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①画龙点睛,点明中心②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④言有尽而意无穷
2.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①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②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