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钻进去,跳出来.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钻进去,跳出来.doc

上传人:袭人 2022/5/2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钻进去,跳出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钻进去,跳出来
刘文权 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备课就是雕塑这件艺术品。备课,是教师熟悉、掌握教材的过程,是设计最佳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要上好语文课、讲好一篇课文,关键在备好课。怎样才能备好课钻进去,跳出来
刘文权 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备课就是雕塑这件艺术品。备课,是教师熟悉、掌握教材的过程,是设计最佳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要上好语文课、讲好一篇课文,关键在备好课。怎样才能备好课呢?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
一、钻进去,就是认真地钻研教材,最后能自如地“驾驭”教材。
先“通览”教材,包括读文章的标题、作者、写作时间、课文内容及注释、书后提示和练****题目等。通览也不是一次完成。第一遍阅读主要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有生字、难字,就要请教工具书。再读时要及时划出疑点、难点,有些则应笔录。在“通览”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和其他资料书、工具书,借以解决通览时发现的各种问题。通览中遇到的诸如一些政治、历史、自然等方面常识性问题,虽不是教学的重点,有的也不一定教,但教师应当借助资料弄懂,不应有丝毫的含糊和忽略。对于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教师也应多了解一些,以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深刻理解。从通览教材到广泛查阅有关资料,如同蚯蚓翻土一样,要处处翻松,从数量上看,应当力求多一些,广一点。有了“多而广”,才能出“少而精”。枝繁叶茂果实甜,“少而精”是钻研得“多而广”的结晶。当然,“多而广”,并非是漫无目的的“博览”,应当紧扣课文,在弄清字、词、句、篇,把握作者思路、文章文路上用气力。
要“驾驭”教材,还必须熟读精思,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排除疑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钻进去”。熟读精思,就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仅要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用的什么辞章,而且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用,要过细地排解教材中的一个个难点、疑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开头有这样一句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句中的“声”可不可省去呢?是不能省去的,“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说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再比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一句中“一道”也很生动,“山尖”本只是一个点,但因为围着济南的是一圈小山,一圈小山的山尖连起来就成了“一道”,“一道”且照应了上文的“一圈”。再如“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句中的“点”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又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劈头一句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个句子里为什么要用个“也”字呢?这个“也”字作什么讲呢?把这句话变成“东京无非是这样”行不行?要弄懂这些问题,只有联系作者生平等,“钻进去”研究一番,才能找到答案。这里的也“字”作“同样”讲,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前面,其实省去了“国内是这样”这样的句子,一个“也”字,就把国内使人失望和愤慨的情况也带进了文章,做到言简意赅,意在言外,发人深省,余味无穷。钻研课文就是要一字一句要钻深,一章一节要吃透,主旨布局要领会,手法特色要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