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力公司国庆60年征文
电力公司国庆60年征文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满怀豪情迎
接伟大祖国60周岁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一个雄健豪壮的声音在古老苍穹,广袤无垠的大地上飘扬:“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了!
再正常不的事。停的候,家里的那煤油灯便大大
了作用了。小候,当母熟的把煤油灯点亮后,我目
第2页
不转睛地盯着那串动的火焰,心中唯一的奢望便是盼着来电。
因为儿时的胆子特别小,看到那漂浮不定的火苗,让我联想
到那些魑魅魍魉,枯黄的灯光驱不走黑暗带给我的恐惧。大
部分时间都是彻夜不来电的,我总是带着失望入睡。但也有
来电的时候,记忆中是很少的。有时等到来电时,犹如发现
新大陆,异常兴奋,奔走相告。到处都是“来电了”那充满
激动的“呐喊”。
“萤火虫”时代的来临
1985年,全县各乡镇电管站相继设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幻日益变得现实。一些普通的家用电器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那时候正处
于改革初期,电网没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电网重复建设,农村电网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超标,设备陈旧、落后,线
损高,安全性能差,农电电压极不稳定,而且偏低。“电灯像个小火炭,电视买了不能看,水泵放着不能转。”这是农
村过去用电的真实写照。那时大部分的灯泡都是15w的,灯光昏黄,可是那时候却很满足,在漆黑的夜里氤氲着农家特有的光晕和淡淡的温暖。有些家庭有电视的,大部分也都是
黑白电视机。据了解,80年代末期全县年供电量仅为500万千瓦时左右,而且那时候的电价也不低,农村电价偏高,那
%,-
第3页
元/千瓦时的约占50%,%,农村的负担
普遍偏重。但是为了看“春晚”,我爸咬咬牙,买了一台十
二英寸黑白电视机。但每每都是因电压过低,屏幕严重变形。
我们却是束手无策,只能咬牙切齿,别无他法。但那时却是
很期盼过年的,因为只有在过年我们才像吃了颗定心丸,在
我的记忆当中,过年停电的几率是很少的。电力局都会千方
百计的保证过年期间的电力供应让广大老百姓过上一个祥
和的春节。看着春节的节目,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的享受。
火树银花不夜天
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协调电力与经济
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性,急需突破设施老化、线径偏小等一
系列瓶颈,2019年国家实施“两改一同价”农村电网建设改
造。**电力人抓住机遇,投资7000多
万元对全县10kv及以下的线路和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
电力人克服重重困难,测线路、栽电杆、架线路、装配变,
日夜奋战在电网建设改造第一线。致力于进行变增容、县城
电网和乡镇公网的改造、配电网络设备改造、农村低压村组
整改、标准化配电台区建设等重大工程,有效地解决了线路
老化、设备陈旧、电价过高、断电停电等一系列弊端,解决
了长期存在基层供电企业想解决但因资金所困无法解决的
大问题。同时,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体
第4页
制改革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