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二首》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3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二首》教案.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4/12 文件大小:1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二首》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学科语文班级执笔人钱平平执教时间复备人课题古诗二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体会黄河雄浑辽远、大浪淘沙的景象。 2、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描写黄河的。 3、独立识字学词。认字 3个,写字 3个。。重难点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描写黄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凉州词》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自古以来,长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成为很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题目是——凉州词。(板书)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很多诗人都曾经以此为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 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 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二、出示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二、感悟诗意,品位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位学生读,然后齐读) 2、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这句诗) 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你从诗中的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这些特点? 修改意见教学过程预设: (1)黄河:雄伟壮观从“远上”“白云间”进行体会(2)“孤城”联系上下行的诗句想一想,它指的是哪座城?(玉门关) 出示有关玉门关的资料(文字介绍、图片)。你觉得玉门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板书) 你还能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玉门关的特点? (一片、万仞山:片,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小结:的确,“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那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诗呢?(指名读,齐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诗就是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进行理解,下面这句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诗的第一句都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而我们都知道,诗人写诗往往都喜欢借景来——抒情。那它究竟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3、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课件出示) (1)这句诗中你觉得哪些词难以理解,提出来?(生说,再查阅资料, 汇报时提醒学生用一句话汇报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 预设: 羌笛:文中的注释里就有,同学们,注释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课文。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杨柳: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2)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两三个学生说) (3)这句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首诗的感情?(怨) (4)那么,战士们,究竟是怨还是不怨呢?如果怨,他们怨什么?如果不怨,他们又为什么不怨呢? 展开讨论。小结:的确,战士们是有怨的,他们思念家乡的亲人,盼望能早日回家, 可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