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心肺复苏指南对比.ppt

格式:ppt   大小:6,28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肺复苏指南对比.ppt

上传人:qingqihe 2022/5/24 文件大小:6.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肺复苏指南对比.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以翔之死:心肺复苏为啥有时做了也没用?
第一页,共十八页。
原因很简单,因为心肺复苏不是神术,哪怕我们做对了一切,医学也没办法拯救每一个人,只是提高每一个人被拯救的概率。即使是在发达地区院外复苏成功率也不到一半,美国心脏协会(Am畅呼吸道
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他称呼。
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可用手指掐其人中,同时立即高声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托下颌法。
第八页,共十八页。
B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
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
第九页,共十八页。
C人工循环
第十页,共十八页。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与之前版本最主要变化
1.生存链:由2019年初版本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2.几个数字的变化: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程序图
2019年AHA(美国心脏学会)的CPR和ECC(心血管急救)指南最新发生变化是将***和儿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儿)BLS中“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的步骤更改“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变化需要所有人重新学****心肺复苏术。
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据报告所有年龄心脏骤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这些患者CPR早期最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2019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2:30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每分钟频率至少100次
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
第十五页,共十八页。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①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 确定病人已死亡。
③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第十六页,共十八页。
201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18年又发布了首部《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里面写道:
针对我国CPR普及率低于1%,医务人员向家庭成员传授CPR技术低于1%,院外突发 CA患者复苏成功率低于1% 的“三低”窘境……启动了“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希望5年内CPR普及2亿人。
猝死情况几乎不做CPR必死,做了还有一线生机。希望未来可期,人人参与,切实提高CPR实施率和有效率。
参考资料
Heart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ecs-National Research Co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