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docx

格式:docx   大小:54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docx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1 2022/5/2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11 分)
duju anfenghuangzhizhumi f engyadan
j i xu ji anchamU bu zhu a nj 1 ngkekuzuanydn
二、累不多,
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 ; 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
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 ; 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五、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检测卷中,字、
词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教师在教
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
多彩的活动( 如:词语接龙、猜谜) 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阅读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说明了学生
阅读的能力还不强。其实本次试卷的阅读题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
阅读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测参考人数42人,平均分为 分,及格人数39人,
%,优秀人数14 人,优秀率33%。
二、试题特点
本试卷分为三大板块,共十个大题,知识点及分数见下表。
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
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
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分值也保持不变,但通过
“按要求写成语、修改病句”的题型增大了考查面,开放性的题目
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2、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
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
感。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
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听力题 (5 分)难度中等,但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较困难,
有一部分同学容易写错别字,尤其是“滴水”的“滴”字。
、基础知识
1、字音、字词 ( 二、三题,共14 分)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
但那些拼音很容易拼错,有一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失分。这反
映出学生对拼音的掌握不是很好。还有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
答题时粗心大意,再加上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
判断的错误。
2、句子( 第四题共 4 分 )
这题的句子练习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连词成句,并写两个意思
完全相反的句子,这是新出现的题型,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得分,
但中等以下的同学,还没搞清题目的意思,容易失分。第二种照样
子写话和第三种修改病句,比较常见,难度也不大,学生答得教好。
从卷面来看,失分的原因有:一是课文读得太少; 二是平时练习时没
有认真答题,错题也没有订正。
3、书海拾贝( 第 5 题共 11 分)
本题是填空题,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的古诗和要求背诵的内容。
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写错别字,按要求写古
诗的题目张冠李戴了。
、阅读广场 (共 31 分)
第 1 题:《两块银元》节选,共4 分
节选的内容简短又简单,所提问题也较容易回答,有一部分同学
的失分主要是错别字,如“刘伯承”写不出来。
第 2 题:《秦始皇兵马俑》节选,共12 分
学生得分率不高,尤其是标点符号,做全对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
对于四第 4 小题,“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组关联
词”,有些同学题目没看清楚,没有根据接选的内容,选择关联词
造句,而白白失分。
第 3 题,课外内容节选《牛》,基础题较容易回答,主要是把文
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一题,容易失分。这说明学生平时的阅读 技能没掌握好。
、作文 (共 30分)
第 1 题,是口语交际。
对四川灾区的群众、警察、主席等说说心理话。本题符合时事要
求,有让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叙说心理话的机会,得分较容易,
只是字数还可能达不到要求。
第 2 题,是半命题作文《这件事真叫我——》。要求先把题目补
充完整,按一定顺利,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这给学生一个自由发
挥的空间,写的事情可以包罗万象,但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想象巧妙、新
奇,颇有创新意识 ; 三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 ; 三是中心明
确,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
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 ; 二是语言积累不多,
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 ; 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
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