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柳宗元的诗歌
小学柳宗元的诗歌1
1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苛捐杂税下家破人亡的凄惨遭受,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唐代〕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小学柳宗元的诗歌4
1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唐代〕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到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家乡。
此诗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方,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妙的幻想,期望身化千亿,散上诸峰以望家乡。全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妙,比方新奇,作者谪居的愁苦与望乡的悲伤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达得深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溪居
柳宗元〔唐代〕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3早梅
柳宗元〔唐代〕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在历代的诗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前半盛赞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暗喻诗人坚贞不屈、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行;后半写诗人怀念远方友人,要折梅相赠而不能的神伤之情。全诗简朴、疏淡,含韵安慰,表现了诗人对志向的追求。
小学柳宗元的诗歌5
1黔之驴
柳宗元〔唐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硕大无朋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