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两个剑桥之争
【内容提要】现代经济发展史上,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二者由此导致了一场争夺凯恩斯注意正宗地位的论证。他们的争论在理论上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两派不断从以局部均衡分析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抽象模型,将特定的经济问题抽象到适合于任何经济环境下的一般经济规律。
(二)新剑桥学派在理解凯恩斯理论的问题上与新古典综合派有着根本的分歧,而在方法论的论战中,该学派表现出理论分析的特点。
(1)以"历史观"代替〃均衡观"。新古典综合派从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寻觅补救凯恩斯经济学之术,它把后者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前者的微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在方法论上基本上接受了马歇尔的均衡观念,并糅合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观念。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虽也谈到"不确定性和〃预期",却是轻描淡写。他特别强调的是均衡及其稳定性,确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一般均衡的制度","是一种逐步接近均衡的价格和生产的制度。"他的微观经济分析,基本上就是马歇尔供求均衡价格及其引申而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价格理论。他的宏观经济分析,则强调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相交的均衡点。所以,"均衡观〃可以说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分析方法。
(2)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理由,反对〃综合"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新剑桥学派的观点是:新古典综合派采取的是返回凯恩斯以前经济学的均衡论传统去,用微观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市场分析来〃填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空白〃,于是就拼凑起一个杂种的宏观一微观理论。在这里,似乎不仅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从一个均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更高的均衡状态的,而且每一个个别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的。所以,这种分析的实质是,〃综合〃已经回到凯恩斯以前的市场均衡论的传统上去。这完全破坏了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新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是:凯恩斯经济学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理论,所缺乏的是价值论和分配论,凯恩斯本人也不曾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探讨,因此,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那就应当研究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在价值理论方面,关键在于价值本身是否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价格主要应该由生产条件来决定,而不能把价值视为主观的。
四、两个剑桥的政策主张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新古典综合派政策主张的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仍然是适用的。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特色在于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组合为一体,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供给进行分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特定环境下,凯恩斯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国家政府忽视了对供给问题的解决,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公害横行,结构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多种并发症。面对这一形势,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还必须对供给进行分析。
新古典综合派还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称为混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