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摘 要:西方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在西方国家文化,龙总是和一些不好的寓意联系上,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象征着死亡恐怖,战争和杀戮,与中国文化大不相同,可以说是邪恶的象征。反观中文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摘 要:西方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在西方国家文化,龙总是和一些不好的寓意联系上,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象征着死亡恐怖,战争和杀戮,与中国文化大不相同,可以说是邪恶的象征。反观中文的“龙”,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中国人因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骄傲。中国“龙”在神话当中,常常与繁荣昌盛,富贵荣华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介绍从文化起源,文化象征和文化含义等方面来介绍中西文化中“龙”的不同寓意及其原因。
关键词:龙;中国;西方;文化差异
社会语言会将自己的文化反馈在词汇中。不同的语言有其共性,也有其不同。特别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熟悉并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是必要的。中国“龙”和西方“龙”自然也有其异同。中国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与西方龙一样都有延伸的意义。但是两者是十分不同的。中国龙是存在于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神秘生物,有蛇的身体,鱼的鳞片,鹿的角。在民间是吉祥好运的象征,代表风调雨顺。同时古代帝王也以龙自称,九五至尊。与皇帝有关的一切都能与“龙”这个意象相关联。而西方的龙在神话和故事中,是一种长得像蜥蜴的神奇动物,有着翅膀和爪子,甚至口中能喷出火。在其他字典中也有着这样的描述,龙是神话动物,其形象或是带着巨大翅膀的蛇,或是有头冠和巨大爪子的蜥蜴。其形象经常与巨蟒,翅膀,爪子,蜥蜴这些冷血恐怖的意象相关联。
一、 文化起源
中国龙的起源。源于神话,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并且具备其所有动物的能力。关于“龙”的释义: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在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中,“龙”起源于蛇和巨蟒的形象,并最终成了“龙”的图腾。因为其代表的力量能操控云雨,人们开始祭拜龙,并将它奉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这种崇拜延续至今并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存在,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宗教,哲学,政治,文化,艺术和社会风俗等等。
西方龙的起源。dragon起源于拉丁语,本意为巨蟒。西方人民对于龙根深蒂固的印象最初来源于《圣经》。在中世纪,龙就已经代表了邪恶。在《圣经·创世纪》中,魔鬼撒旦就是龙的形象。可以说《圣经》的影响有多大,人们对于龙的邪恶印象就有多深。继而在后续的西方文化和神话故事中,有不少的主人公就是因屠龙而出名,被称之为“屠龙英雄”。而“龙”代表反面邪恶力量。
二、 文化象征
在中国封建时代,作为皇帝的象征,将天地间至高无上的一人称为:“真龙天子”,或用于称呼关于皇帝的东西,比如:龙颜,龙体,龙袍等等。在古代汉语中,比喻杰出的人物。比如《隆中对》中有一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其文化象征代表着人们对“龙”的尊敬和崇拜。而西方龙的文化象征可以说是完全相反。在西方文化中,龙代表邪恶,暴力,战争等血腥和恐怖。在《贝奥武夫》(最早的一部英国文学作品)中,妖怪哥伦多(Grendel)在国王设宴当天出现,捉食了一名战士,主人公贝奥武夫与之搏斗,并将其砍杀。其中哥伦多就是喷火巨龙的形象。《奥德修斯》,《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