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5/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丁小兰 杨少春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并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城市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的促动是不能替代的,在“走中国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丁小兰 杨少春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并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城市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的促动是不能替代的,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上面临着许多问题,这里就城市规模问题与资源环境问题加以论述。

一、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也叫城市化(以下均称为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镇)集中的聚集过程,也是城市(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区域规模上的扩大、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和城市(镇)的经济关系、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的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渗透的过程。城市化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即城镇化的数量过程;一方面是指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即城镇化的质量过程。城镇化的数量过程和质量过程是城镇化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数量过程而没有质量过程,即进入城市或被划入城市的人口没有被城市文明同化,不能算做真正的城镇化。

二、城市规模问题

讨论城镇化问题时,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城市规模的认识,狭义的城市规模,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广义的城市规模,是指在城市地域空间内聚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在数量上的差异及层次性,它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经济活动及其能力、建成区土地面积这三个互相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的经济规模吸纳着一定的人口规模,而一定的人口规模又要求有一定的土地规模。我国目前在城镇化与城市规模上,存在一些不很正确的认识与做法。
1、凭国外经验来预测城市化水平,再确定城市规模与城市建设。我国目前许多城市在做总体规划时,往往凭国外经验来预测城市化水平,再根据城市化水平确定城市规模与城市建设:也就是先制定该城市在规划期限城市化水平,然后根据城市化水平确定城市规模,再用城市规模(人口)反过来指导城市的一些建设,如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产生背景和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我国前段时期城市化快速增长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用户口等政策限制农民由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使我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背景下,政府放开政策鼓励农民买房而成为城镇人口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等条件下爆发出来的,它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蓄积。因此,下一阶段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是可以肯定的,但它的加速或许会比较小,并不能完全拿外国已有的城市化发展经验来指导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预测,来指导城市建设,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城市有城市的具体情况。
2、拘泥于城市适度规模。从理论上说,城市依其不同的发展条件,总是存在某个临界点,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点,城市的发展都处于相对不经济中,这个临界点的城市规模就是城市适度规模。专家学者们都企图找到这个临界点,在这个点上可以实现城市的综合效益最佳。于是,是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积极发展小城镇的争论一直未有穷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