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路径探析
“21 世纪如何培养下一代”不仅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是家庭教
育和社会教育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
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家庭教育中儿童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路径探析
“21 世纪如何培养下一代”不仅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是家庭教
育和社会教育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
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家庭教育中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
如说是握在父母的手中”。著名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
但教育孩子则是一门艺。这两位伟人分别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艺术性。与
其说做父母是个义务,还不如说做父母是项艰苦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更为恰当。
“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巴甫洛夫这一句话道出了学前
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是在我国的大多数家庭并没有把学前教育放在重视的
位置,而是认为学前教育是件可有可无的杂事。只要照顾好婴幼儿的生活起居就
足够了,对他们实施教育无异于“对牛弹琴”,认为那是等他(她)长大以后的事。
殊不知,对孩子来说,能否成材并不在孩子的天赋如何,而是取决于 0---3 岁时早
期教育的方法如何。19 世纪的德国,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神童”。
他 8 岁之前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他还
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8 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
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 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24
岁他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最终成为德国著名的数
学家。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他父亲对他实施的科学的早期教育。他父亲把对他在 14
岁以前所进行的教育写成《》一书,成为世界早期教育成功的经
典之作。我国的“哈佛女孩”。这并不是
、刘亦婷那样的“天才”“神童”,那样也不
现实,而是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重视学前教育,这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有了正确
的观念才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儿童。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如儿童感
知觉的发展,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表征的发展,想象的发展,言语的发展,
情绪的发展,个性、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发展等等。在这里针对
儿童思维的发展,特别是 3--6 岁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谈。本问前面已经
提过,3--6 岁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在他们身上
也常有表现,有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了解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家长
1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实施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了。针对儿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家长可以多带儿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看、多听、多讲。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