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知行合一》公开课获奖课件省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80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知行合一》公开课获奖课件省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5/27 文件大小:8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知行合一》公开课获奖课件省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践行国学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看我行!!
行动在知那一刻为起点
第1页
知:知道,知识,认识
行:做到,做好,实践
第2页
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实践,知与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践行国学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看我行!!
行动在知那一刻为起点
第1页
知:知道,知识,认识
行:做到,做好,实践
第2页
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实践,知与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就是认识事物道理与在现实中利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一回事。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涵养、道德实践方面。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但要认识(“知”),尤其应该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知行合一
第3页
想做,却做不好!
知道,不过不去做!
态度问题
能力问题
第4页
知行是一个功夫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明】王阳明(王守仁)
第5页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中国明代哲学家,心学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王守仁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1岁前在祖父王伦培养下成长。后随父亲王华到北京任所,一度热心骑射,继又研****兵法。18岁时在回余姚途中造访程朱派学者娄谅(1422~1491),娄谅向他介绍了朱熹格物说和圣人可学而至思想,使他很受启发。21岁中乡试,遍读朱熹著作。28岁中进士,任职于工部,后又担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第6页
“知”  “行”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王守仁“心学”主要包含“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
第7页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知” “行”名言
第8页
上善者
知行合一



第9页
年轻人迷惑
每个年轻人都有过这么痛苦经历:刚步入社会时候,满怀理想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却发觉自己一直被教育灌输是一套思想,不过在现实社会中却是另外一套准 则。所以面对残酷社会,是坚持理想理想,被排挤打压,甚至成为先烈,还是随波逐流呢? 面临社会残酷后,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大家读都是一样圣贤书内容,强者如云,凭什么自己能胜出?所以就放弃了追求。也有很多为人师表,整天教育他人 圣贤之道,不过自己却失去信仰。
第10页
怎么做?
一个人要做到“知行合一”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事。“要体贴和了解父母”,写文章时能够信手拈来,但实际行动却十年九不遇,态度上也重复无常。也知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道理,但依然有时会暴跳如雷,说出尖酸刻薄话语,事后想来则后悔莫及。关于时间和自我管理,更是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则随心所欲。所以说,知行合一是需要历炼。
第11页
得到什么?
知行合一给我们启示是:全部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年轻人是怎么“知行合一”?
第12页
从幼稚园到小学到中学,老师们给予我们了很多关心和帮助。
请大家谈谈班主任杨老师对自己帮助。
请大家把对杨老师说话,写在卡片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