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5
文档名称:

8古代木构建筑特征.ppt

格式:ppt   大小:13,146KB   页数:1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8古代木构建筑特征.ppt

上传人:落意心 2022/5/28 文件大小:12.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8古代木构建筑特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8古代木构建筑特征
手绘风格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学****要点:
,特别是熟悉了解宋、清两代大木作的具体构成和些许重要做法;

(一)柱的种类

檐柱
金柱
山柱
瓜柱
角柱

直柱
梭柱
檐柱:支撑屋檐的柱子,用于廊下;
金柱:在檐柱一周以内,但不在纵中线上的柱;
山柱:建筑物纵中线上顶着屋脊,并且在山墙
内的柱子;
瓜柱:在梁上,将上一层的梁垫起,使达到需
要高度的短柱;
角柱:位于建筑物角部的柱子;
梭柱:宋《营造法式》中规定,将柱身依高度等
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
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在《营造法式》中规定:“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径两材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短长,以下檐柱为则”。
柱径与柱高间的比率有一个变化过程,一般是从大到小;
檐柱
金柱
山柱
中柱
角柱
檐柱
(二)柱的一些基本概念
柱的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
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的做法;
柱的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
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倾斜
柱高的千分之八,在角柱则两个方向
都倾斜的做法;
减柱法:减少部分内柱的做法,见于辽、金元代;
移柱法:将若干内柱移位做法,见于辽、金元代;
柱色
天 坛 祈 年 殿 内
金色的级别最高,
其次为红色,
再次是黑色。
紫禁城乾清宫南立面
三、 枋
额枋: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宋称阑额,
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称为阑额,下面的
称为由额)
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于承托斗栱的构件;
(宋称普拍枋)
雀替: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
梁枋的净跨距离;(宋称绰幕枋)
清式五踩单
翘单昂斗栱
四、斗栱
(一)作用:
1)结构作用:挑出以承重,把屋面大面积的
荷载传递给柱;
2)装饰作用: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使
檐下生动;
3)等级制度的象征;
4)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 — 斗口;
(二)类型:
名 称 (清) (宋)
柱头斗栱 柱头科 柱头辅作
柱间斗栱 平身科 柱间辅作
转角斗栱 角 科 角 辅作
(三)斗栱组成:
斗:双向开口的构件
栱:置于坐斗口内的横短木
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斗栱
升:单向开口的斗
斗耳
斗平
斗欹
4
2
4

=
斗平
斗欹
+



+
=
足材
清式五踩单
翘单昂斗栱
斗 拱 的 构 造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五、屋顶
举架: (宋举折)
举--是屋架的高度,常常按照建筑的进深
和屋面材料而定;
折--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
幅度不一致,所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
不是一根直线,而是由若干直线组成;
推山:是庑殿屋顶的正脊向两端推出的做法;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
收进的做法;
挑山: 是悬山屋顶建筑的两山檩头,向山柱外伸出
1/3檐柱高的做法;
梁(宋称梁或栿):
宋梁栿的名称是按它所承椽数来定,清按其上所承桁或檩命名
梁的外观分为直梁和月梁
梁头宋元建筑常用蚂蚱头式样,明清则多用卷云和桃尖形
桁(檩):依部位桁分为脊桁(脊榑)、上金桁(上平榑) 、中金桁(中平榑) 、下金桁(下平榑) 、正心桁(牛脊榑) 、挑檐桁(撩风榑)
椽: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瓜柱:最早只用在脊禣下,屋架其他承梁处都用
驼峰,或矮木加斗栱;
驼峰:一般在彻上明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