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规范修订混凝土.ppt

格式:ppt   大小:3,399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范修订混凝土.ppt

上传人:我是药神 2022/5/28 文件大小:3.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范修订混凝土.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规范修订混凝土
3、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楼面活荷载取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仍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验算。
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要求,以竖向自振频率控制。
规范修订混凝土
3、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楼面活荷载取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仍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验算。
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要求,以竖向自振频率控制。
4、完善耐久性设计
新规范将原第三类分为三a 类和三b 类。
混凝土中起到凝结作用的称为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矿粉、硅灰等有凝结作用的材料。
新规范将水灰比改为水胶比,最大水灰比和最大***离子含量的允许值下调,但取消了水泥用量限制。
5、二阶效应
建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二阶效应一般认为由两部分组成:P-δ效应和P-Δ效应。
P-δ效应是指由于构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自身发生挠曲引起的附加效应,可称之为“构件挠曲二阶效应”,它通常指轴向压力在产生了挠曲变形的构件中引起的附加弯矩。附加弯矩与构件的挠曲形态有关,一般中间大,两端小。
P-Δ效应是指由于结构的水平变形而引起的重力附加效应,可称之为“重力二阶效应”。结构在水平力(风荷载或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变形后,重力荷载因该水平变形而引起附加效应。
P-

偏压柱P-
排架柱计算同原规范
二、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
1、混凝土性能参数
适当提高了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及各类结构的适用强度等级
完善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提供多轴(二、三轴)应力状态下实用的强度包络图及强度调整系数表。
补充混凝土的热工参数:比热、导热系数以便进行温度作用验算。
2、提高钢筋强度等级
淘汰HPB235级钢筋,以HPB300级钢筋代换;新增HRB500级钢筋;逐步限制HRB335级钢筋。增加1960级预应力筋;补充中强预应力钢丝及预应力螺纹钢筋。
优先使用400MPa级钢筋;积极推广500MPa级钢筋;取消235MPa光圆钢筋;逐步限制、淘汰335MPa级钢筋。
补充钢筋的综合性能的要求补充钢筋极限强度的指标。
为保证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出钢筋延性性能的要求: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强屈比、超强比。
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安全的第三层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任务是:通过控制截面的内力进行构件配筋设计。
承载力依据钢筋的屈服强度以及混凝士抗压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因此对应的都是以钢筋屈服和混凝土压碎为极限状态标志的“强度”问题
本次修订本章基本保持原规范的规定,仅改动了下列内容:
调整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P-δ效应)计算;
降低箍筋项的受剪承载力;
补充拉-扭和拉-弯-剪-扭复合抗力的计算;
提高了受冲切承载力;
完善了应力设计的内容;
并对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和编排作了简化处理:
非共性技术问题的内容均纳入附录表达。
主要修订内容
调整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P-δ效应)计算
结构侧移引起的二阶效应(P-Δ效应)已由第5章“结构分析”解决;
承载力计算只解决受压构件自身挠曲引起的二阶效应(p-δ效应)。为此,对考虑附加弯矩的条件、构件的计算长度、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截面附加偏心距、偏心距调节系数、弯矩增大系数等在原规范规定的基础上作了调整。
主要修订内容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考虑条件
主要修订内容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计算方法:
除排架结构柱外,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构件端截面偏心距调节系数
弯矩增大系数
截面曲率修正系数
主要修订内容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受剪承载力计算的调整
鉴于受剪承载力的重要性以及传统计算的安全储备相对较低,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
本次修订通过降低箍筋项的抗力系数(),提高了其安全储备。
同时混凝土项的抗力系数统一表达为
改进了基本构造要求
调整了保护层厚度
最小配筋率
受拉钢筋的双控原则(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鼓励使用高强钢筋)。
考虑工程实践及设计的延续性,适当降低板类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根据抗震设计的要求,对受压构件的全截面配筋率稍有提高(由335级钢筋为基转为
400级钢筋,)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