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5/28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袁道先《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强烈的溶蚀作用,使溶孔、溶隙、溶痕、溶沟、石牙、石柱等密集发: .
袁道先《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强烈的溶蚀作用,使溶孔、溶隙、溶痕、溶沟、石牙、石柱等密集发育,有溶蚀形态典型,裸露环境的表层岩溶带厚度10米左右,土下表层岩溶带厚度可达20米。地质环境有利的地区,如云南路南、四川兴文、贵州兴义,福建永安等形成壮观奇特的石林景观。表层岩溶带的持续发育,还为峰丛峰林等宏观热带岩溶地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62,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可溶岩,可溶岩能透水,有侵蚀性的水,水是不断运动的。有侵蚀性的水:具有大气圈生物圈的内涵,但并不明确,而且也可以做其他的理解。这样完成的许多有关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成果,常以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如何控制岩溶发育的论述而告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与碳/水/钙共存的岩溶作用,如不是紧紧抓住它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界面上的外部环境,即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就很难说清楚。
在众多岩溶形态中,常存在异质同相或异相同位的现象,使单纯的形态对比,特别是单项形态对比往往难以进行。
中国大陆地区的岩溶有三种类型,即北方的干旱/半干旱性岩溶,南方的亚热带超市性岩溶及西南高山和高原型岩溶。秦岭是北方半干旱型岩溶与南方亚热带潮湿型岩溶的分界线。
干旱半干旱型岩溶位于北纬35°以北,年均降水量为200〜500mm,年均气温为10〜15°C。尽管该地区的生物作用仍较活跃,但由于水循环(碳循环的重要载体)较慢,因而自然水中的碳酸盐极易饱和。因此,该地区的岩溶形态组合以常态山、微溶痕、钙结核和灰岩角砾为特征,洞穴及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物则较少。一些具有大型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物、贝窝和外源砾石的大型洞穴则是以前潮湿时期的产物,这对于古环境研究很有作用。
中国南方的亚热带潮湿型岩溶属于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相同类型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太过、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该类型岩溶以强烈的碳循环为特征,其形态包括峰林地形、漏斗、深尖溶痕、红色土、大量地表钙华、具有大量洞穴沉积物的大型洞穴系统和地下河系统。
西藏高原的现代岩溶作用以机械风化作用为特征,被陈伟高山或高原型岩溶。它以大量的灰岩岩屑堆配套的散布于山坡上的灰岩峰、墙和石拱为特征。但近几年已发现越来越多的记录着西藏该院以前为温暖、潮湿环境的证据,如灰岩裂隙中的红色土、洞穴中的化学沉积物及三趾马化石等。
按地球系统科学观点,生物圈在这个表层系统中具有特殊作用,因为它能够通过以碳循环为主的作用过程捕获、赋予、转化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