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2第2页/总合91页
《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设计
无锡市安镇中学林逍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经过各种形式的频频诵读,引导《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6第6页/总合91页
《秋天》教学课件
(归纳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本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三幅生动的画面,把这些画面再抽象为三个短语又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六.比较阅读
媒体出示:
秋景
[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粟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脸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野盛开。
枫树扎着华美的丝巾,
野外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死板,
也佩带了一枚胸花。
1.齐读《秋景》一诗。
《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7第7页/总合91页
《秋天》教学课件
2.小组中议论两位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3.师生共同商讨答案。
(该环节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意象上涨到思想和内涵上,让学生意识到:同一题材的风景,可用各种各种的形式去表现。)
七.赏读课文,意会美感。
再次由媒体出示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悦耳的配乐朗诵中再次去感觉诗中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韵。
1、学生课后诵读课文,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诵录下来,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录音作品作出评论,评有名次,并赐予一定的奖赏。在全班播放好的录音。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语文教学的阵地不只是在讲堂上,应当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轻松地去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资料链接][配套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8第8页/总合91页
《秋天》教学课件
无锡市安镇中学林逍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经过各种形式的频频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领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经过描述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建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气氛。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换学生情绪,让学生专心去领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经过朗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渐渐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诵这一环节。)
《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10第10页/总合91页
《秋天》教学课件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2.教师准备很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意会诗歌内涵,能充分认知构造,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中,经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诵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经过互帮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经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10第10页/总合91页
《秋天》教学课件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优秀的学习气氛,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快乐的心情和积极仔细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悲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难过,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可是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寥寂,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仍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让学生调换本身的知识储备,并认识到新的诗句,还创建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气氛,以期激倡始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意会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加以评论,并正音。
《秋天》教学课件
《秋天》教学课件
11第11页/总合91页
《秋天》教学课件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