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17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 300 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 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 个方面: 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 事实是第一性的, 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 后有新闻, 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 其活动性质, 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采访的方式: 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 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 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 好处: 谈得具体, 谈得深入, 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 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 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 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 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 心理比较松弛, 不易紧张、拘束, 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 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 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 采用此实施形式, 效果较为显著; ③现场观察: 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 ④参加会议: 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 ⑤蹲点: 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 ⑥查阅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 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 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 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 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 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 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 然后以纸面的形式, 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 ⑨电话采访: 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 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 E- mial 交流;查阅收集资料。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 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 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 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 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 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