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埃博拉研究现状.docx

格式:docx   大小:24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研究现状.docx

上传人:endfrs 2017/4/17 文件大小:2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研究现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染病信息》 2014 年 04 期埃博拉出血热研究现状及 2014 年疫情进展【摘要】: 发现于 1976 年的埃博拉出血热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和高病死率的特点, 曾多次在非洲中西部暴发流行, 病死率高达 50%~90% 。然而目前仍然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始于 2014 年初的非洲西部暴发疫情是该病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 感染和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该病发现以来的总和,WHO 宣布本次疫情为"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公共卫生和医疗部门正在通力合作抗击这一烈性传染病。本文就该病研究现状及本次疫情暴发以来的一些特点进行回顾。中国的埃博拉研究现状中国: 向药监局申请应急审批, 首个抗埃博拉化学药已经获批, 试剂盒可供科研使用,可在 2 小时内完成快速检测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针对埃博拉病毒,历时 5 年研制的药物“ jk-05 ”近日通过总后卫生部专家评审, 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此前,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依据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研制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正式生产批文, 这两项成果为我国埃博拉病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技术储备。“ jk-05 ”是一种小分子化学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埃博拉病毒的 RNA 聚合酶,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研究表明, 该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感染试验中具有抗埃博拉病毒活性。专家特别强调, 该药物虽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并在适用于广谱抗流感时完成了临床安全性评价,但对于埃博拉出血热治疗,目前仍仅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的检测试剂可在 3~4 小时内完成埃博拉病毒的检测, 现已被江苏省、河北省等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储备, 还将被送到非洲疫区维和部队进行试用。 1病原学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EBOV )是 EVD 病原体, 发现于 1976 年。 1976 年6— 11 月, 在非洲中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现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生出血热暴发流行,随后发现该病病原体为一种新的病毒,命名为 EBOV 。目前已鉴定的 EBOV 有5 种亚型: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科特迪瓦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 其余 4 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感染扎伊尔型、苏丹型和本迪布焦型的病死率为 50 %~ 90 % [3] 。自 1976 年至今,扎伊尔型在全球 25 次疫情暴发中占 15 次。引起本次疫情的病原体仍然是扎伊尔型, 病原体于 2014 年2 月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确定, 病例样本来源于几内亚[4] 。 EBOV 属于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 其形态包括杆状、丝状及“L”形,病毒粒子长度平均 l000 nm , 直径 70 ~ 90 nm 。 EBOV 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 , 长度为 kb, 依次编码核蛋白( NP )、病毒结构蛋白( VP35 , VP40 )、糖蛋白( GP )、额外病毒结构蛋白( VP30 , VP24 )及 RNA 依赖 RNA 聚合酶(L)。 GP 是病毒表面棘突的惟一结构蛋白,它通过与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破坏微小血管的完整性, 引起血管渗漏。 VP40 是与病毒内膜相关的基质蛋白,在病毒以颗粒方式在宿主细胞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