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豆蔻及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豆蔻及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doc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2022/5/29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豆蔻及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常用中药品种阐述之豆蔻及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

爪哇白豆蔻AmomumcompactumSolandexMat;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阂,将种子团分红3瓣,
每瓣有种子多半,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圆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
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1条纵沟,
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
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
味辛、微苦。本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行气,温中止
呕,中医临床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现代药理研究表示:本品有助消化作用。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
的干燥种仁。又名:玉果、肉果、豆蔻、顶头肉。原植物肉豆蔻原产
马鲁古群岛,热带地区宽泛栽培;台湾、广东、云南有引种栽培。本
品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表面
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
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
种脊呈纵沟状,连结两头;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
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郁,味辛。本品味辛,性温;
归脾、胃、大肠经,功能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中医临床用于脾胃虚
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现代药理研究表示:本品有镇
静催眠,抗菌,麻醉,降低谷丙转氨酶,驱风,抗氧化,抗炎,抗肿
瘤,抗腹泻,促使消化作用;对胃肠平滑肌有影响,能对心脏进行急
慢性治疗,我国藏、蒙族用其治疗心脏病,能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是潜在的癌症化学预防剂。肉豆蔻挥发油有显然的抗血小板齐集作
用。肉豆蔻也有毒性,肉豆蔻醚和黄樟醚是其毒性成分,当达一定用
量时,可惹起肝脏脂肪变性而致死;肉豆蔻醚和榄香素对正常人有致
幻作用;肉豆蔻还对大脑有中度喜悦作用,可惹起血管状态不稳定、
情绪易激动、不能进行智力活动。其余药用部位:肉豆蔻衣,又名肉
豆蔻花,为肉豆蔻的假种皮;本品药材性状为扁平的裂瓣,
或过之,厚约1mm,呈淡红棕色或橙红棕色,作半透明状,性脆,浸
入水中即答复在种子上时固有的形状,上部为不整状裂瓣,下端相连,
略作碗状,拥有肉豆蔻固有的香气,味香而微苦;本品为芬芳健胃剂、
驱风剂。
豆蔻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原名白豆蔻。谓“味
辛,大温,无毒。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本草图经》
曰:“白豆蔻,出伽古罗国,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
苗类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圆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
作朵如葡萄,生青熟白,七月采。”李时珍曰:“白豆蔻子圆大如牵
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据董辉等本草考
证认为,古本草记录的白豆蔻的根源有两大类,一是产于我国古代广
州(广东)、宜州(广西)的白豆蔻,即现山姜属植物草豆蔻的成熟
果实;另一类为从外国入口的豆蔻属植物白豆蔻及爪哇白豆蔻的成熟
果实。豆蔻含挥发油,油中有3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组分为1,8-
%,β-%,α-%,β-月桂烯,
-%,%,%,%,
还有4-松油烯醇、香豆烯、γ-广藿香烯等。入口和国产(不同地区)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果实的挥发油所含组分的比率各异。还有铁、铜、锰、铬、钒、钼、镍、锶、锡等10余种微量元素。叶含挥发油,其
成分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油素(%),其次为α-松油醇(%),还有柠檬烯、β-蒎烯、樟烯等。林敬明等以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解析釜
I、解析釜II的挥发油分别进行剖析,获得209个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