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和启示(上).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和启示(上).doc

上传人:Gebu 2022/5/3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和启示(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和启示(上)
, 作者:宋立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文章收编:梁薇 , 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2006年这28年间,%的高速增长,比传统计划经济时期(1953年~1977年)月度的具体措施操作偏紧一些,但并未改变政策组合总体上趋于稳健或中性的取向。
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是扩大总需求还是紧缩总需求上,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还是扩大内需,是单纯控制通货膨胀还是有时要控制通货膨胀有时要控制通货紧缩上,而且还表现在总就业水平的管理上。2004年以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意味着增加就业被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这是我国现代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进步。
随着我国宏观调控类型、性质、目标和任务的变化,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一,尽管“汁划”、“财政”和“金融”三大调控体系仍然同时发挥作用,但是以五年为周期的“计划”变成了“规划”,年度指令性计划变成了指导性计划,“总量计划”的直接影响逐步变为间接影响,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其二,尽管以
直接调控为特征的行政手段还在使用,行政干预的影响力还比较大,但其范围在逐渐缩小,操作手段在逐渐改进,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运用增多,越来越注意更多地运用利率、税率、汇率和其他市场参数来调节经济;其三,宏观调控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注意实行预防性调控和“双向微调”(向下和向上调整均采用小步渐进方式).无论是利率、税率等市场参数的运用,还是某些行政措施的运用,都注意打提前量、逆风向调节和频繁微调;其四,越来越注意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调节衡。
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以来,我国宏观调控越来越趋于成熟,调控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丰富,调控的理念、思路和技术也趋于成熟,调控实践的科学性越来越强。从调控效果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越来越好,逐步摆脱了八九十年代经济大起大落和通货膨胀循环往复的局面,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协调增长格局,赢来了国民经济既快又稳的持续发展局面。总结改革开放28年特别是提出并实施科学发展观以来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及早动手,在调控时机选择上注意把握提前量,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前瞻性
,加之对宏观经济形势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在调控初期犹豫不决,措施力度选择不当,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延误了最佳时机,最后不得不“急刹车”,进行全面超强紧缩。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宏观调控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化解通货膨胀风险,但会在较大程度上损害经济增长,放大经济波动,增加调整代价。
在汲取上一次宏观经济调控由于动手晚、延误最佳时机造成经济增长潜能不能充分发挥的教训后,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在“非典”以后,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明显改善。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提出并运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宏观调控全过程,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密切跟踪形势,科学预测月度、季度和年度经济变化趋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并及时加以防控。比如,为应对“非典”冲击,2003年上半年采取了较松的财税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