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十大习惯性违章演示文稿.ppt

格式:ppt   大小:556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大习惯性违章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qinqinzhang 2022/5/30 文件大小:5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大习惯性违章演示文稿.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大****惯性违章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二十九页。
十大****惯性违章
第二页,共二十九页。<br****惯性违章之一:进入生产环境未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或操作时佩戴饰物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
典型案例:女工1米长头发绞进机器年3月3日、某电机厂电扇车间
【主要损失】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
【事故经过】
1987年3月3日,某电机厂电扇车间油漆工段长兼操作员王某,与本班女油漆工周某上夜班。凌晨1时40分,王某将点香烟末灭的火柴梗随意丢弃在喷漆台上,即刻引起喷漆台上易燃物体燃烧,导致电扇车间三幢厂房和室内设备及产品均被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的严重后果。王某的行为触犯《刑法》第114条之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3年。
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事故原因分析】
违反规章制度,在禁火区域内吸烟。王某身为油漆工段长兼组长,明知在油漆工作场所禁止用火,却违反制度,在禁火区抽烟随意将未灭的火柴梗扔在喷漆台上,导致重大火灾。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br****惯性违章之六:进入易燃易爆环境未按规定做消除静电处理、携带火种或接打手机
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典型案例:油罐采样闪爆事故
【时间及地点】2005年春末、某企业轻油罐顶
【工作内容】在轻油罐顶采样
【事故经过】
2005年春末,某企业采样人员携带1个样品瓶、1个铜质采样壶、1个采样筐(铁丝筐),在一轻油罐罐顶进行采样作业。8时30分左右,当采集完罐下部和上部样品,将第二壶样品向样品瓶中倒完油时,采样绳挂扯了采样筐并碰到了样品瓶,样品瓶内少量油品洒落到罐顶,为防止样品瓶翻倒。采样人员下意识去扶样品瓶,几乎同时,洒出的样品瓶敞口及采样绳上吸附的油品发生着火,采样人员立即将罐顶采样口盖盖上,把已着火的采样壶和采样绳移至梯口处,将采样绳及油口的少量油品燃尽后熄灭。尽管这次事故造***员伤亡和财产损坏,但是说明了在采样作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事故隐患。
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事故原因分析】
1、静电的积聚:
(1)采样人员没有控制提拉采样绳速度的意识,在采样作业时猛拉快提,使采样壶在与油品及空气频繁地快速摩擦中产生静电。
(2)采样作业过程中,采样人员所戴橡胶手套与采样绳之问亦频繁摩擦产生静电,当手拿采样壶时,橡胶手套上的静电传导至采样壶,并在壶的边沿部位积聚。
(3)罐中油品表面积聚了一定数量的静电荷,在采样壶与其接触时传导至采样壶。
2、静电的接地
(1)在罐顶采样操作平台上,操作口的两侧没有供采样绳、检尽等工具接地用的接地端子,采样人员在采样作业时,采样壶、采样绳未采取任何接地措施,导致采样壶、采样绳上的静电无法及时导走。
(2)采样壶为铜质材料,采样绳名为防静电绳,实为非金属的防静电绳,而非夹金属防静电绳,与铜质采样壶材质不同,导电性极差。两者的结合部是采样绳简单地在采样壶的提手上打了一个普通的结扣。即使采样绳可以接地,采样壶上的静电荷通过采样绳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及时消防。
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br****惯性违章之七:使用汽、柴油等有机溶剂擦拭设备、场地或用湿布擦拭带电电气设备
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典型案例:汽油烧伤事故
【时间及地点】
油管厂更衣室
【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井下劳动服务公司
【事故简单描述】
员工使用汽油洗工衣,遇
火炉火焰起火烧伤3人。
【事故原因】
违章操作,用汽油洗工衣。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br****惯性违章之八: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驾驶时不系安全带或接打手机,超速,超载或客货混运
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
典型案例:“10&#183;10”交通事故
【时间及地点】2006年10月10日20时25分、西围堤道路口
【工作内容】驾车回基地
【主要损失】1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经过】
2006年10月10日20时25分,杨某(天津市河西区某公交公司驾驶员)收车后,私自驾驶津AXXXXX号“宇通”牌大客车外出饮酒返回驻地时,沿幸福路由西向东行驶至西围堤道路口,与前方顺行赵某(大港区农民)驾驶的冀BXXXXX号“金城”牌二轮摩托车尾部相撞,造成赵某受重伤及未戴头盔的乘车人郑某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直接原因
杨某驾驶的车辆在前方车辆路口减速时未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事故的间接原因
(1)杨某酒后驾驶机动车,意识不够清醒、反应迟钝、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