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传播学课程笔记.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播学课程笔记.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播学课程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播学课程笔记
传媒(的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传媒素养评说
何谓传媒素养(media literacy)
媒介受众获取、解读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
大学教育对传媒教育的期待
大学文化:包含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和具有批判精神。
传统精英型大学文化受到大众文化的严峻挑战。大众文化通过各种媒体逐步肢解、动摇着学校教育的权威地位。
传媒教育:鼓励学生接近并合理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达到培育社会理想公民的终极目标。
注:大众文化往往是盲目、趋时、娱乐、戏谑;精英(大学)文化:执着、坚定、严肃、崇高。
国外传媒教育进程
三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传媒教育理念萌芽与英国,而后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早期传媒教育采取保护主义方式,让青少年远离媒体文化的污染。远离“文化病毒”。这个阶段被认为是反对媒体的阶段。
2、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传媒教育进一步在西方国家发展并进入实践领域。人们由抗拒媒体转向认同和理解媒体。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传媒教育在发达国家进一步规范化,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人们由认识媒体转变到人的能力的培养上。
世界传媒教育发展格局(一)
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芬兰、挪威和瑞典等国广泛接受了媒体素养理念,已积累了几十年或十几年的经验,媒体教育被正式纳入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体系中,成为正规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传媒教育,但起落不定,90年代才有了较大发展。
世界传媒教育发展格局(二)
亚洲国家的媒体教育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开展得不如欧美国家。日本、韩国、中国港台地区相对较早,印度和斯里兰卡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东的以色列把媒体教育作为选修课。
世界传媒教育发展格局(三)
中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校基本上没有正规的媒体教育课,古巴和墨西哥在校外开设媒体教育课,墨西哥在主要教科书中已经加入大众媒介等内容。
非洲传媒教育尚不普及,仅南非,传媒教育在新的全国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的传媒教育
我国的传媒教育与印度、斯里兰卡开展的时间相近,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近年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学者试图推动中小学的传媒教育课程,但实施起来颇有难度。
重视传媒素养的意义。
重视传媒素养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传媒教育可以在三个方面提升公民的素质:
提高公民接触、分析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培养公民的领导能力,自由地、负责任地表达个人意见的能力,面对冲突的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公民对主动获取不同来源信息的兴趣和对不同意见的容忍能力。
讨论:评析“快乐至上”的传媒思想
有什么表现
为什么产生(生活节奏快,缺乏情趣,缺乏情感交流,生活娱乐方式少,娱乐时间少,需要高效提供快乐的方式,物质以及精神需求的矛盾,缺乏情感交流)
有没有市场(有)
对快乐至上的传媒思想做出评判以及利弊关系(有利有弊,利:给大众带来快乐,缓解压力,今后更好的工作状态以及调整出良好的心态弊:逃避现实,报喜不报忧,低俗)
快乐就更容易接收媒体所传播的信息
老师的分析:“受众本位”,“瞬间原创”,表层与假象。感官刺激。压倒了客观真实的记录。“媒体本位”。私欲。创造了一个共享的文化空间,激发大众强烈的参与欲望和体验的热情。精神力量批判现实。
会导致社会职责,精英意识的缺失。有新闻、无文化的节目出现。迷离世俗的人生。导致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出现。
传播学——出众传播技巧
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不是恨他,而是对他漠不关心、是不理不睬。
逃避孤独,分享经验,互相灌输思想
第一部分传播的要素
传播的称谓
一、传播及传播类型
1、传播:信息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
2、传播类型:
(1)内向传播:我们与自己的传播
(2)人际传播:一对一的传播
维持或终止两人的关系
(3)群体传播:一对一些的传播
(4)公众传播:一对多的传播
(5)大众传播:通过技术设备或大众媒体,在尽可能多的听众群里远距离分享信息的传播。
例:网络传播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在虚拟世界中与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换、传播。网络传播也被列入大众传播类型中。
二、传播的要素
第一个要素:人
注:传播必须有人传播信息、有人接受信息
信息的发出者:编码者。
信息的接收者:解码者。
第二个要素:信息
注:包括语言、声音、动作、表情、气味等。有明确的、有不明确的。信息可以是私人的、公开的、有目的的、偶然的无意识的。
第三个要素:渠道
注:声音、视觉、味觉
第四个要素:噪音:包括内部噪音:偏见、抵触、防范、厌恶,可能是生理方面、天性方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