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北京中食新华科技有限公司胡天石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二、粮食电子交易
三、农产品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四、相关建议
思路
在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哪些商务模式,
究竟何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较为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
在今后一个阶段会出现什么变化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为中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理论分析法
运用理论分析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方法,并以交易成本理论及价值链,供应链理论进行了分析
研究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首先必须了解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和适应性。
一是农产品交易链及其流通环节多。
在农产品的交易过程中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甚至多种成分的中间商存在(这在第三章第二节中有过详细叙述)。而电子商务能够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使农产品贸易效率更高。
二是农产品交易不规范。
由于中国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农产品的交易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而电子商务中大量使用标准合同和文本,以及对交易的流程有明确的规定,能使提高农产品贸易的规范性。
三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
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各自掌握的信息量不同,部分大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远比一般农户掌握的全面,使农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突出。而电子商务最基础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将使农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是农产品交易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高。
在整个农产品成本中,生产成本很低,但每一环节都给农产品贸易增添很多成本,使初级生产者所能获得的利润很低。另外由于农产品价值重量比低,造成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高,销售成本高而电子商务可用来减少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
五是农产品交易量大。
在大型批发和零售市场,农产品交易的数量大,次数多,每周甚至每天都必须交易。交易规模大为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机会,而电子商务能给农产品贸易提供商流,物流等众多便利。
六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变化快。
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价格就会发生变化。另外,农产品的产销变化非常快,交易对象和主体经常置换,需要不断搜寻新的更合适的交易对象。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创造全国性的市场,以帮助农产品企业更好的掌握市场脉搏,抓住商机,及时反应价格的变化。
七是农产品的季节性强。
因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在运输、储存、销售中常易腐烂、发霉,极易造成损失,所以农产品在销售时要尽量缩短流通时间,快速交易。利用电子商务可以从更广泛的领域来寻求供求信息,快速地完成信息搜寻、网上交易和配送安排。
八是农产品的区域性分布。
不同的农产品有其最适合生长的地带,故生产的地域性强,这造成农产品分布不均衡。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创造全国性的统一市场,甚至同全球农贸市场接轨,以帮助农产品企业利用地域的差别更好地抓住商机。
综上所述,可见农产品及其贸易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与电子商务之间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还有极强的互补性。
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1)目录模式(catalogue),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网上黄页(Web Yellow Page),(2)信息中介(Information Intermediary),(3)虚拟社区(munities),(4)电子商店(e-shop),(5)电子采购(e-Procurement),(6)价值链整合(Value Chan Integration),(7)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 Marketttpiace)。
以上七种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第二类是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
第三类是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案例分析法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第三方市场模式分别进行了分析
目录模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