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文档名称:

宋庄乡域规划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688KB   页数: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宋庄乡域规划说明.doc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7/4/19 文件大小:6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庄乡域规划说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宋庄镇乡域规划说明发布时间:2012-03-27 【字体: 大中小】第一章规划背景及现状概况 1 规划背景宋庄镇是通州区最北部的一个乡镇,2001 年徐辛庄镇并入宋庄镇。200 5 年1 月,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 年- 2020 年)》;200 5 年12月,首规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通州新城规划(2005 年- 2020 ) 年》。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适应首都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实现通州新城北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宋庄镇政府委托我院开展编制了《通州区宋庄镇镇域规划(200 6 年- 2020 年)》,以指导宋庄地区的城乡建设。本规划经我院技术委员会审查原则通过。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三部分。本次镇域规划的编制充分利用了广泛的智力资源,旨在加强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将以下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技术参考。(1)《宋庄镇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北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规划》(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通州区宋庄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题规划》(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现状概况 区域位置宋庄镇位于北京市东部,东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西邻朝阳农场,镇域北部与顺义区李桥镇接壤,镇域南部用地规划纳入通州新城。距市区东直门约 22公里,距首都机场约 10公里,是通州区最北部的一个镇。 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宋庄镇东部地处潮白河洪积冲积平原地带,西部受潮白河割切的老洪冲积和现代冲积平原地带,地势略有起伏,呈北高南低之势,海拔在 20-2 8 米之间。(2 )河湖水系宋庄镇境内河流分属潮白河、北运河两大水系。潮白河水系的河流主要包括潮白河、运潮减河、翟减沟,北运河水系的河流主要包括温榆河、小中河、中坝河、葛渠老河湾及潮白河故道。(3 )土壤和植被镇内为黄潮土、两合土和潮砂土,局部地区为黑粘土,耕性良好,土层深厚,适种性广。(4 )气象与气候宋庄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为七月份 ℃,最低月平均气温为二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5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宋庄镇域主要是平原地区,其岩性多为新近代冲积褐黄灰色砂质粘土, 中高高压缩性间有粘土及粘砂夹层,一般在 3-7 米以下有粉细砂层;镇域西北部地区为人工取土坑洼地。镇域范围内大部分用地为工程地质条件的Ⅱ类区和Ⅲ类区。Ⅱ类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进行工程建设;Ⅲ类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地区,应采取适宜措施方可城镇建设。宋庄镇域地下水资源丰富,在 100 米以下有丰富的岩石裂隙水。通州城市生活用水多取自师姑庄、摇不动地区的水源井,对通州城市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宋庄镇域南部为地下水源防护区,镇域西南部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其它地区为地下水超采区。(6 )地震断裂带根据有关资料,宋庄镇域内共有六条地震断裂带,其中二级断裂带三条,三级断裂带三条;在六条地震断裂带中,其中一条三级断裂带是在镇域中部呈西南、东北向穿过,其余均在镇域边缘经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年)》,宋庄镇区的地震烈度为八度区。 历史沿革和人口情况(1) 历史沿革 1960 年10月,规划范围属北寺庄、高辛庄两公社所辖;1965 年5月, 上述两公社合并为宋庄人民公社; 1983 年7月,公社改乡建制为宋庄乡; 1990 年2 月,乡改镇建制为宋庄镇; 2001 年北部徐辛庄镇并入宋庄镇, 全镇管辖 47 个行政村,宋庄镇域面积由原来的 平方公里扩展到 平方公里(以土地详查面积为准)。(2 )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根据《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年鉴 2006 年》,截至 2005 年末,全镇户籍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 ;非农业人口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 ) 。据统计局调查资料和宋庄派出所提供数据,宋庄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 万人。2005 年宋庄镇现状总人口约为 万人(不计驻军人口)。其中,位于通州新城规划区范围内的现状人口约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万人,暂住人口 万人);位于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地区内的现状人口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万人,暂住人口 万人);其它地区现状人口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万人,暂住人口 万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综合经济情况 1)总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