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班数学教案:《量》
大班数学教案:《量》 篇1
: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阅历,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相识四周环境1、谈话引起幼儿爱好。
今日我们来玩一个运沙嬉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番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视察,发觉问题。(每组两人运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探讨、示范明确运沙的详细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其次次运沙,验证。
(1) 统计运沙次数
(2) 引导视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料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视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老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长嬉戏
请小挚友想想,假如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量》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觉: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2.培育幼儿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学会正确的记录方法。
3.让幼儿学习简洁的数学题目。
4.培育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打算: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筷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爱好。
老师这里有一盘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们有什么方法吗?
2.幼儿第一次粮沙并进行统计记录。
(1)怎样让别人知道这堆沙有多少呢?(记录)
(2)出示统计表格并视察:这是一张统计表,横排的格子里画上你运用的工具,竖排的格子里记录你运用这个工具量沙的次数。
(3)明确运沙的详细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儿操作
(5)引导视察数据,表扬会想方法记录的小挚友。
3.幼儿其次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料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视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老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延长嬉戏
请小挚友想想,假如用桶来量沙,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沙到教室试一下吧。
活动反思:
沙子由于平常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孩子们玩沙子时特别兴奋。将难点设置为选择合适大小的工具装沙子,帮助小班幼儿提高嬉戏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操作状况来看,参加嬉戏的幼儿均能有目的的选择大的沙铲以达到装的快的目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量》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运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究中主动思索,从而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爱动手操作,萌发探究四周事物的爱好。
3、培育幼儿的视察实力和探究实力。
4、引导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嬉戏的欢乐。
活动打算:
1、老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沟通、。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立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立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知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立自己的‘动物学园’。”
2、老师让小挚友们探究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老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打算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