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井冈山培训班心得体会井冈山心得体会四篇
5月17日,受中心差遣,我有幸参与贵阳市市直机关工委于5月2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和井冈山两地,举办的党性教育培训班。对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敬佩来之已久,从儿时观看革命历史片,到逐渐走进党的怀抱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后来已,就是由于她们有着崇高的抱负信念,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坚定的抱负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加强党的优秀性建设的时代规定。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当要牢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抱负信念,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做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二、坚持艰苦奋斗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学习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中,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始终保持党的优秀性。牢牢抓住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强抱负信念教育,加强党员自身的修养,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只有树立起为农民增产增收工作而艰苦奋斗的思想,才干更好地克服迈进中的多种困难,才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第二篇:
本次井冈之行,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xx同志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托群众、敢于胜利”。XX年1月,xx在井冈山视察期间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需对的把握其精神实质,把革命老式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种农村革命根据地诞生于井冈山,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缔造于井冈山,“农村包围都市、武装夺取政权”实践于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发明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XX年7月26日,xx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这一“伟大开篇”及随之诞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中国国情出发,客观答复了中国革命“依托谁、团结谁、打击谁”和中国革命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的”的问题;在面对执政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面前,答复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党”的问题;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基本上,进一步答复了“发展什么,如何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这些所有是对井冈山精神不唯上、不唯书,求真务实、敢创善闯的传承、发展和延续。
二、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秋收起义部队的5000余人在达到井冈山后仅余700多人,装备着土枪土炮,而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精锐部队20余万人,装备精良,给养充足,不断进行军事“会剿”,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物质匮乏,条件艰苦,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盖的是“干稻草、‘金丝被’”,缺医少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心松散,士气低迷,“红旗究竟打得多久”的疑问在弥漫扩散,逃跑、开小差等现象在部队内常常浮现。面对艰苦的条件和艰巨的挑战,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可以始终沿着革命的道路一路走下去,坚定的井冈山军民为什么可以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究竟,最主线的因素就是她们有远大的抱负和必胜的信念,她们始终坚信,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辉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将近成熟的婴儿”;她们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代表和维护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这一伟大的革命壮举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崇高的抱负、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了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
三、依托群众、艰苦奋斗
群众的拥护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井冈山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忠实履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充足依托群众,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开拓进取、敢闯新路的奋斗中,发明了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军民团结的优良作风,充足奠定了井冈山斗争胜利的群众基本。1927年9月29日至10月1日,通过“三湾改编”,保存了精锐,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士兵委员会,加强了部队的民主制建设,部队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10月和1928年2月,针对部队存在的不良习气,毛泽东前后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