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
六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赵德成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udrome, HFR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1982年,WHO潜伏期4-46d,一般7-14d,多数急起,无前驱症,少数缓起,前驱不典型。
△典型发病者发热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
△出血见于HFRS整个病程,程度轻重不一
△严重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肾衰大多可逆,少数转为慢性肾损害。
一、发热期:表现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害、出血、肾损害。
1.发热:常在39℃——40℃之间,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3-7天,亦有10天以上。
2.全身中毒症状:
①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②消化道症状:铰痛、腹泻、呃逆呕吐,重者可有呕血、便血。
③神经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嗜睡、烦躁、抽搐
3.毛细血管损害——充血、出血、渗出水肿
①三红征(皮肤)面颈、前胸部充血。
②口、咽部粘膜充血、水肿、软腭充血网状、针尖样出血点。
③眼结合膜充血、眼结合膜充血、无溢泪及分泌物。
④粘膜三红:眼球结合膜、咽与软腭、舌质。
⑤少数有腔道出血:鼻、咯血、便血、血尿等。
⑥渗出:——水肿为特征性表现
三肿征——球结膜水肿、面部水肿、眼睑水肿。
球结膜水肿最常见:具有较大的意义,分3度:轻:内、外眦波纹;中:睁眼有水肿;重:隆起的球结合膜呈鲜荔枝肉般突出眼裂。
4.肾损害:
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颗粒管型提示肾小管受损重。逢尿必查。
发热期危重症候群及其临床意义:
①高热不退>6天
②频繁呃逆、呕吐、腹痛、腹泻,尤其伴有血压下降者。
③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提示腹腔出血,后腹膜水肿或肾脏破裂。
④严重渗出、血液高度浓缩者,易休克。
⑤颜面及球结合膜出血严重者,警惕颅内出血。
⑥HR快,奔马律及心脏异常体征者,提示心肌受损重,后期易发心衰性肺水肿。
⑦意识障碍——中毒性脑病,病毒性脑炎或脑水肿。
⑧Pt<50×109/L 导致出血加剧。
⑨3-4病日尿白尿+++-++++ ,有颗粒管型及肉眼血尿者,提示肾损害早病重。
⑩有类白血病反应者 WBC>30×109/L,提示病重。
二、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在4-6天,迟者8-9天,发热期症状加剧,出现低血压休克自身的临床表现动态过程,两期症状和体征常同时存在。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6天,一般为1-3天。少数顽固休克,可促进DIC、脑水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三、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
非少尿型肾功衰
少尿期主要表现是尿毒症:
尚有其它表现:①消化道表现 。
②呼吸道 。
③高血容量综合征 。
④酸中毒: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受损,HCO3-重吸收↓,碱储备↓
组织损伤,出血、感染、摄食减少自身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增强,酸性产物↑
多尿期:
①移行期:尿量400ml-2000ml 。
②多尿早期:尿量达2000ml以上 。
③多尿后期:每日尿量>3000ml 。
多尿期危重症:
严重继发感染,营养障碍综合征,大出血,继发性休克。
恢复期:90%有各种症候群
①N官能症状;
②周围神经障碍、麻木、痛觉障碍;
③肾病样改变;
④肝病症状;
⑤出血;
⑥内分泌障碍。
体温
中毒症状
出血
肾损害
休克
轻型
<39℃
轻
仅有出血点
轻
无
中
39-40℃
较重、水肿重
明显出血
明显尿蛋白+++以上
HR<12kpa
重
≥40℃
严重、渗出重
中毒性精神症状
皮肤、腔道
严重、少尿5日、无尿2日
休克
危重型
重型+
难治性休克
重要脏器出血
少尿>5日
尿闭>2日
BUN>
心衰、肺水肿、脑水肿、脑出血、脑疝
非典型
<38℃
散在出血点
尿蛋白±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
异型淋巴细胞: 轻、中型<15%,重型>15%,危重型不但出现异淋,而且可出现幼稚型和原始型淋巴细胞。
RBC, Hb,Bpt
2.尿常规
①尿蛋白
②血尿
③管型
④尿膜状物
3.血生化
4.凝血功能
5.免疫学检查:
①特异性抗原检查
②特异性抗体 :IgM, IgG
[并发症]
1.腔道出血
2.中枢神经系并发症
3.肺水肿
①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②心衰性肺水肿
ARDS
心衰性肺水肿
发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