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十九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教案
1 / 41
十九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
教学目标
.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加大积累文
言文知识的力度,并能逐步提高熟练驾驭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和学习借十九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教案
1 / 41
十九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
教学目标
.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加大积累文
言文知识的力度,并能逐步提高熟练驾驭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手法,并初步体会深入浅出、
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那么,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教学重点
.朗读、翻译,把握根本内容。
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句,了解大意。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钱大昕。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
经历。一次旅行,让我们一睹大千世界的多彩;一次阅读,
让我们久久回味,悠远绵长。而一次观棋、对弈的经历又会
有怎样的感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钱大昕的?弈喻?
中,去体会人生百味,尽在棋中。
二、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
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十九年〔 1754〕进士。他
初始以辞章闻名,后来精研经史,也长于诗文,著有?潜研
堂集?。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要求:〔1〕准确、流畅地诵读,正确地断句。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好文中的反问句、感慨句和判断句语气。
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语句,了解大意。
梳理结构并理清其间关系。
共两个局部:
第一局部〔1〕:表达观棋下棋经历。尾句过渡,承喻启
理。
第二局部〔2〕:借下棋喻理。又分两层:
第一层,“今之学者〞起。“今之学者〞与“予〞比拟,提醒弟子反省自己,学会“易地以处〞,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二层,“弈之优劣〞起。深入阐述在无法判断是非之
十九奕喻教案
十九奕喻教案
2 / 42
十九奕喻教案
时,更应反省自己,并且指出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四、问题探究。
.本文说理前,表达了一次怎样的经历?有了怎样的教
训?
1〕指名学生复述观棋、对弈的经历。
2〕教师适当点拨:以“予观弈〞为开头,写了自己
嗤笑别人不如自己,结果却吃了轻视他人的苦头,以致“不
能出一言〞。教训是“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
,本可直接借事说理,而第
2
自然段却没有一句涉及与上文下棋有关的事,其原因是什么?
作者由下棋想到生活中诸多现象,揭示了“吾能知人之
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 。
这样使内容更加有意蕴、有深度,引发读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