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总论 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 探索客观真理, 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理解)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 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的方法, 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 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 3 、科学研究的特点: ①客观性(表现在:资料来源于客观;研究过程客观; 研究结果客观)②创造性③继承性④系统性⑤控制性 4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 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 认识学前教育现象, 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多因素( 内部结构、外部结构)②实践性③持久性④有条件的控制 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趋势: ①生态化: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②现场化: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现场研究一般分为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两种。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③跨文化: 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 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 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的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趋势④综合化: 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表现在两方面: 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⑤现代化:主要是指研究的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⑥数学化: 注重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具, 对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分析,使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日臻科学化。( 如: 计算机专用统计软件包、 SPSS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7 、定性研究的特点: ①定性研究的出发点是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 从被研究者出发, 来描述和分析研究被试的认识、体验、行为习惯等。定量研究是从假设的理论出发再到实际中验证假设, 从样本向总体推论, 探索出规律。学前教育研究必须从定性研究开始, 更重视质化的研究。②定性研究十分重视社会背景, 强调对所研究问题的社会背景作出全面、整体的理解。③定性研究采用重复策略。 8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关于学前教育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是人们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都是学前教育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其哲学方法论,系统论是其一般科学方法论。 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 10、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用这种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去认识和解决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哲学方法论。 1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①实践反映论普遍联系论③运动发展论④对立统一论⑤质量互变论 12 、实践反映论的 7 个表现: ①理论产生于实践,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强调教育实践反映的辩证决定性。②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社会性。③学前教育改革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物质性。④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⑤物质在不断运动发展, 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性。⑥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⑦强调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 13、系统方法论: 就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三论) 和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 新三论) 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探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发展的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机能的整体, 这个整体包含若干部分的子系统, 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 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 却又不同于子系统的特点。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基本特征。 14、系统方法论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