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2岁教授,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2岁教授,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doc

上传人:妙玉 2022/5/3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2岁教授,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2岁教授,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张强 在中南大学的校园里,刘路匆匆而过,黑色风衣,黑框眼镜,腼腆地笑。几天前,他或许只是大家眼中的“路人甲”;但现在,即便特意戴着遮阳帽,仍有不少人能认出他,他的照片早已伴随着他的出名传遍网络。
虎妈”那两下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什么先进的理念,也很少辅导孩子功课。
刘路对数学的热爱起源于初中。初三那年,他读完了《古今数学思想集》的前两册(全书共4册),该书全面论述了各种数学思想的历史渊源,据说颇为高深艰涩。高一时,他就已开始阅读英文版数学书了。据他的高中数学老师回忆,“刘路很少会按部就班地学****喜欢提些‘怪问题’,他的数学思路敏捷而独特,跳跃性强,解题步骤和思考方式往往出人意料。”
每次数学考试,刘路都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但别的同学好几步才能推算出的结果,他一步就到位了,步骤极其简略,而判卷是按照步骤给分的,刘路没少吃亏。在高中学校600人中,他的成绩有时能进前30名,有时掉到200名以后。这样的成绩让父母“没少上火”,“高中三年,他把大量时间用来学数学,其中有很多都是高考不考的内容。我们觉得这有点不务正业” 。但刘路不以为然:“只要有兴趣,就能迎难而上,不用太注重分数和结果。”
2008年高考报志愿时,母亲希望刘路能报考工科,实用、好就业。但他就是不从,从一本到三本全填了数学专业,并最终被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刘路心里或许也有一份无奈,“我是应试教育的抵触者,所以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别人质疑我,我只能默默地忍受。我想要呐喊,却无话可说。我不敢说某某成绩不好但也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因为我不是某某,这样的理由只会招来更多嘲笑。”
“灵感一闪,问题就解决了”
在大二的组合学课上,老师不经意提到了“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而刘路那阵子刚好在思考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激起了他平静生活中的小涟漪。
那年暑假,刘路开始系统了解该定理。他通过自学获知,该定理是数理逻辑“反推数学”中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数学研究是“从公理到定理”的,反推数学研究则相反,是“从定理到公理”。拉姆齐定理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找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海内外有不少学者在进行该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研究。199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针对这一定理提出了“西塔潘猜想”。这个猜想让刘路深深着迷,之后,他每天花五六个小时在上面。
2010年10月26日,正在上自****的刘路突然想到:把之前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就可证明“西塔潘猜想”。他赶紧跑回宿舍,连夜运算,用英文写出证明过程,“论证没花太多时间。灵感一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没有诀窍,就是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突然间想到了就做到了。”
随后,他以“刘嘉忆”的作者署名向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投稿。刘嘉忆是刘路进入大学后给自己改的新名字,他不大喜欢“刘路”,一来听上去像个女孩,二来重名的人多。他曾到派出所申请改名,但未予批准,因此,平日里同学都叫他刘嘉忆,但他法律上的姓名依然是刘路。
2011年6月,《符号逻辑期刊》主编给刘路发来电子邮件:“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的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最终被你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