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历代 18 篇最著名歌颂母亲诗文母亲十月怀胎, 痛彻心扉; 含辛茹苦, 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 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和文章。在这里介绍我国历代若干篇(首) 歌颂母亲的最经典最著名诗文, 给大家欣赏,并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第一,先秦的《诗经· 邶风·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 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翻译下来就是: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作品基本上是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这首诗赞美了母亲的辛勤、劳苦, 母亲的明理、美德; 而对自己不成器难回报、兄弟纵然有七个也不能宽慰慈母之心表示惭愧不安。它采用了传统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文辞虽然朴实、思想虽然简易, 画面优美,感情真挚,非常动人。第二,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歌颂母亲第一号作品,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 所写的人是母与子, 所写的物是线与衣, 然而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 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 也无泪水, 却充溢着爱的纯情, 扣人心弦, 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4 句的升华, 以通俗形象的比喻, 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 亦无巧琢雕饰, 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 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 情真意切, 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 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第三,唐朝诗僧舆恭的《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 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 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的这首思念亡母的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诗人回忆: 去年五月黄梅时节, 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 盼儿归来, 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 但毕竟老母健在, 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 柴扉冷落, 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 泪湿衣衫, 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恸。读这首诗, 令人悲从中来, 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诗中写梅雨季节, 白头倚门, 典当袈裟, 负米归来等景象, 朴素真实, 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 句句含深情; 句句在写景, 句句蕴至诚。庄子曰:“真者, 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这是开启心灵的奥秘, 这是感人肺腑的奥秘。这是作诗的真谛,这是做人的真谛。“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人倪瑞璿《忆母》中的这两句诗, 总算懂得了母亲的心肠, 这是对母亲有孝心的理解。所以, 做儿女的, 领略多少, 感受多深, 思念多强烈, 报答多殷切, 正是人品的折射。舆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动人,更因为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和难舍的亲情。其实, 母爱的崇尚和感戴, 与出家宗旨并不相悖。《楞严经》云: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亲生儿子一样。在佛经中, 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第四,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 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 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 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白居易的这首《母别子》,写出了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灾难年代, 母亲与子女被活活拆散, 生离死别的悲苦情景。丈夫是个大将军,从前线掳掠回来新的美女,于是喜新厌旧,对原来的结发妻子,糟糠、黄脸婆, 孩子的亲生母亲, 就不要了, 狠狠其将赶走。可是子女还得要留在身边, 于是母子不得不忍痛分手。骨肉分离, 这为娘的能不伤心吗?肝肠寸断、娘喊子哭, 这场面能不感人肺腑?做母亲的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