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煤矿优秀职工事迹材料煤矿劳模事迹材料
在宁夏灵武中部毛乌素沙漠边沿,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羊场湾二矿。昔日破败不堪的小井目前一跃成为宁东能源基地的“特区矿井”,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奇迹,由于它见证了两代建井人的呕心沥血煤矿优秀职工事迹材料煤矿劳模事迹材料
在宁夏灵武中部毛乌素沙漠边沿,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羊场湾二矿。昔日破败不堪的小井目前一跃成为宁东能源基地的“特区矿井”,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奇迹,由于它见证了两代建井人的呕心沥血,她们用双手建造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彰显了矿山骄子们不屈的脊梁。在这无数个钢筋铁骨般的硬汉子当中,李伏龙就是其中一种典型代表。
1965年,李伏龙出生于宁夏灵武一种农民家庭。1982年在灵新煤矿参与工作,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由于在工作中的杰出体现,1994年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春岁月的良好起步,不仅铸就了她过硬的政治素质,也培养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让她具有了迎难而上、敢打硬仗、善破难题的杰出才干!
1995年,李伏龙就被灵新煤矿任命为跟班队长,1996年被调往原建井工程处担任采煤一队队长。
出任一种采煤队队长,应当说是组织上的信任,个人能力得到充足肯定的重要体现,作为她本人应当快乐。但李伏龙却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进入她脑海最多的是“责任”和“压力”。由于所面临的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是十分严峻的。
20世纪90年代末,建井工程处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全生产不能正常投入,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职工生活不能正常改善,群众情绪很大,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万般无奈之下,单位领导通过集资、贷款等形式在沙漠腹地建成了羊场湾二矿,此后辞别了只建井不产煤的历史。
在这种“无米下锅”的形势下出任采煤队队长,对谁来说,所有有一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感觉。李伏龙上任时感到责任重、压力大,应当说也在常理之中。但如何能将压力变为动力?
李伏龙和班子成员反复研究达到了思想上的一致,坚持全心全意依托职工群众办公司,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稳定为核心,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团结带领全队广大职工,重振建井工程处昔日雄风!
为了使公司立即挣脱困境、走出低谷,1999年,针对当时的实际,她一方面抓全队的制度建设工作。坚持一切工作制度先行,从行为管理到责任贯彻上,从队长到职工,层层逐级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考核措施,实现了由“人管”向“制度管”的转变。
第二是抓劳动工资管理工作。她履行小班核算,实行定岗定员管理,职工在什么岗、负什么责、拿什么钱,易岗易薪,建立了责权利的统一体。实行新的工资改革方案,打破工资级别界线,以岗记分,记分记奖,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从而激活了广大生产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仅XX年全队人工工效由筹划的吨/工,上升到吨/工,每班循环进度在米以上,全队正规循环率达98%,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以强劲势头向前发展。
面对全矿窖煤量少、沫煤滞销、块煤紧销的现状,她积极谋求技术管理工作和公司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从分析采面煤层层理构造、煤质硬度工作入手,现场跟班,到现场采集第一手资料,结合理论知识,探求提高块煤率的新途径。为了拟定一种合理科学的爆破参数,她曾持续三天和副队长、技术员到炮组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