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岩溶环境和岩溶水资源.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岩溶环境和岩溶水资源.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21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岩溶环境和岩溶水资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我国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研究评述摘要:岩溶山地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地学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分布面积。本文从成因、现状、治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岩溶山地的石漠化问题、生态环境效应影响、岩溶塌陷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岩溶山地土地退化的治理与发展进行展望,从而实现岩溶山地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环境、岩溶塌陷 1引言岩溶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地表起伏较大,是我国国土的重要主成部分,占国土面积的近 1/3 ,并且在我国具有分布范围广,占有面积大的特点,南方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省份(表1),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岩溶地区。表1西南岩溶山区岩溶山地的分布面积省份黔桂滇川鄂湘岩溶分布面积/万km 占所在省份总面积/% 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开展了许多与岩溶山地相关的工作,以深化对岩溶山地、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岩溶山地的研究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 3 个研究构成环节(形成原因、目前状况和防治措施)与 3 个核心研究内容(岩溶山地的石漠化、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岩溶山地的土地塌陷)。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岩溶山地的开发强度越来越大,然而伴随其产生的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塌陷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 岩溶山地石漠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研究背景岩溶山地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所造成的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1]。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 2 端形式, 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频发,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脆弱,威胁当地人的生存等问题的发生。自 于 1979 年首次提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来,喀斯特和沙漠边缘地区被正式等同列为脆弱环境,喀斯特环境问题也成为当代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20 世纪 80年代以来尤其是 90年代后,由于石漠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我国学者开始注意并研究岩溶山地石漠化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如苏维词、王世杰等学者致力于研究石漠化的成因及其治理等方面。 分布规模截止 2011 年,中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 ×10 4hm 2,占监测区国土面积的 % ,占岩溶面积的 % [3]。我国石漠化面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黔、桂、滇为主省份的部分地区, 面积多达 50×10 4km 2,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 %(表2)。同时,该地区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面积每年仍然在以 2%-3% 的速度扩展。因此为了保障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探讨实施预防与治理石漠化的综合措施。表 2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面积分布状况( km 2) 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总计占本区岩溶面积比例/% 贵州 43714 22733 10518 2669 79634 广西 1160 21840 云南 6650 21490 川渝 35500 湖南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