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京剧历史.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京剧历史.doc

上传人:夏天教育 2022/6/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京剧历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京剧的历史
京剧的历史
1/2
京剧的历史
京剧的历史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交融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
的。京剧京剧的历史
京剧的历史
1/2
京剧的历史
京剧的历史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交融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
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获得了空h前的繁华。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起源和形成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
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到达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
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渐渐压倒了当时盛
行于北京的秦腔。很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交融。随后,另
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到达北京,使流行多年的昆剧渐渐衰败,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
调),很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出处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快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首屈一指,以后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京剧的故事
京剧,也称“京戏”、“国剧”、“皮黄”。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
一,至今已有快要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解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渐渐交融发展。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