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魔芋种植技术35504
二、魔芋的生物学特性
魔芋为天南星科植物,别名蒟蒻、鬼芋、鬼头。
魔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为扁球形,个大,叶柄粗壮,圆柱形,淡绿色,有暗紫色斑,掌状复叶。
株高约40~70公分,地下有球茎,一
14
林、果、魔间套
2020/12/1
15
林、果、魔间套
2020/12/1
16
梨树下在栽培
2020/12/1
17
合理密植
种芋大小分级后确定密度。一般行距为种芋直径的6倍左右,株距则为种芋直径的4—5倍为宜。
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则必须采取间作套种模式。我县一般采取与玉米间套,也可与银叶、核桃等经济林木套种。
海拔800米以下地区宜采用150厘米带型,2—3行魔芋间套1行玉米的模式。对150克以上的种芋,魔芋与玉米播种行数比为2:1,2行魔芋行距60厘米,预留90厘米播1行玉米,魔芋株距26—40厘米,魔芋每亩播种2200—3300株;对于150克以下的较小种芋,魔芋与玉米播种行数比为3:1,魔芋行距40厘米,种3行,预留70厘米播1行玉米,魔芋株距26—40厘米,魔芋密度3300—5000株。玉米株距35厘米,每亩播种1300株。
2020/12/1
18
(三)科学施肥
喜K ,其次N、P肥。禁忌Cl(KCI、NH4CI)
坚持施用腐熟农家肥为主。
施肥方法:农家肥可结合翻耕入土层。或播种时沟施,穴施盖层土在播种。化肥不能直接与种接触,采用拌入农家肥中施用。
2020/12/1
19
(四)严格种芋选择、处理,切实搞好播种
魔芋繁殖:无性繁殖(块茎)
播种时间:选择在每年3月上旬到 清明前播种,延长块茎膨大期,实现高产。地温保持在10℃.
种芋要求:应选择芋龄较小、膨大率高的块茎作种,上端口平,无病虫害。横径大于纵径,上端大于下端,上端凹陷,口平。芽体完整粗壮,芽尖呈粉红色,有光泽,并略高出凹窝边缘或与边平。块茎颜色鲜亮,上半部呈灰暗色,下半部与底部呈灰白色,表皮光滑,无皱裂、疤痕、伤烂和霉变现象。对于过早出芽、芽似号筒、长达4厘米以上,无叶的块茎,即可认定为公芋,不能作种用。一般商品生产种芋以二年生和三年生、250—350克为宜,繁殖种芋的大小均可。
2020/12/1
20
播种方式:条播、穴播, 50cmX60cm 芽头朝上。高海拔地区,土层疏松、坡地较窄的地方采用开沟布厢方式栽培;缓坡地、平地则采用深沟高畦垄式栽培,一般垄沟深度20厘米左右。魔芋播种时覆土深度一般为15厘米,若种芋较大,播种深度可达20厘米。播种时种芋与肥料相互隔离,将球茎稍侧倾斜放置。覆盖稻草保湿。
2020/12/1
21
穴播
2020/12/1
22
覆草保湿
2020/12/1
23
种芋处理:
晒种 播种前晒2-3天。对挖伤或霉烂的种芋,应切去伤部或腐烂部分,伤口用干草木灰涂抹,然后晒种3—4天,促进伤口愈合。
浸种 为减少种芋带菌,可将选好晒好的种芋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分钟,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浸种2—6小时,晒干后播种。但要注意:有伤处理过的种芋和春季已萌动的种芋绝不能进行浸泡消毒。也可在种芋晒种后,用72%%可杀得800倍液均匀喷雾种芋2次,晒干备种。
2020/12/1
24
(五)加强田间管理
魔芋出苗后,雨季要注意田间清沟排水。展叶期和7月中旬左右亩用腐熟稀释人畜粪1000—2000公斤泼浇追肥,也可各亩用以磷钾为主的三元复合肥8—10公斤撒施。当田间杂草长出而魔芋、玉米未出苗时可亩用草甘膦500克或克无踪100克喷施防除杂草,如杂草较少,可人工拔除,不能用锄头铲,免伤魔芋而感病。在9月上旬将套种的玉米收获,玉米秆割掉或将玉米中下部叶片割除,让魔芋充分接受阳光,利于球茎膨大,同时也减少荫蔽,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2020/12/1
25
(六)适时采收
魔芋自然倒苗后一周即可采收,一般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挖收。但采收的最迟时期应是平均气温不低5℃以前。应选择晴天采挖。
2020/12/1
26
病虫害防治
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黑腐病、病毒病、缺素性病症和日灼病(强日照所致的生理性病害)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软腐病和白绢病 。
魔芋虫害主要有甘薯天蛾、豆天蛾、蛴螬等。甘薯天蛾、豆天蛾主要啃食魔芋叶片,可用高效低残留杀虫剂叶面喷雾杀灭。蛴螬可结合整地用杀灭地下害虫的药剂防除。
2020/12/1
27
软腐病
软腐病发生时魔芋组织腐烂,有恶臭味,初发时植株地上部分小叶黄化,以后整个复叶枯萎,并引起倒苗,叶柄组织呈条状腐烂,球茎初为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