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乙肝宁颗粒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
究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乙肝宁颗粒抗乙肝病毒活性。 方法 将不同浓度乙肝宁颗粒与HepG 2. 9d,以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细胞 毒性;用ELIS法测定细肝宁颗粒组外,其 余组别与细胞对照组比较P20,对HBsAg的SI为>24,表明 乙肝宁颗粒能够显著抑制对HepG 2. , HbsAg,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epG 2. 的作用,提示乙肝宁颗粒在体外实验中有抑制HBV的作用。
4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每年约有 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的疾病[15-16] o目前治疗乙型肝 炎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其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昔类似 物两类,亦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导致应用受 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积极开发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疗程 短,费用低的抗HBV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医药是 我国的特色和优势,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发现了不少有效的单方或者是复方,为筛选理想的抗HBV 药物提供了思路和希望。
本实验采用HepG 2. ,观察受 试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HBsAg、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以 及对病毒核酸的抑制作用。HepG 2. 性基因片段与含HBV DN重组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 (HepG2)的2. 2. 15细胞系,能在体外长期培养,稳定、 高水平地分泌HBV颗粒(Dane颗粒)、HBsAg, HBeAg以及 HBVDNA,并能产生大量复制中间体,再现
HBV在肝细胞中 的复制和表达[17]。用该细胞系进行抗HBV药物筛选,结果 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公 认和常用的体外评价HBV药物的细胞模型,现已成为申报抗 新药必须做的体外实验模型[18-21] o
实验中以拉米夫定(3TC)为阳性实验对照药物,是目 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药物[22-23] o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进入细胞内后磷酸化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L-TP),与脱氧 胞昔三磷酸(dCTP)竞争结合位点,抑制HBV逆转录酶的活 性,阻断合成新HBV DNA的链化,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 [24]。但存在治疗乙肝时用时长,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 大,停药后易反弹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3TC抗HBV病毒 的效果虽然优于乙肝宁颗粒,但其细胞毒性亦比乙肝宁颗粒 强得多。乙肝宁颗粒由黄芷、白花蛇舌草、茵陈、首乌、丹 参、茯苓、白芍、党参等组成。黄芷补气升阳、利水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金钱草 清利湿热,利水通淋,除湿退黄;首乌养血滋阴、解毒通便; 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白芍平肝柔肝、缓急止痛;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和胃;丹参活血祛瘀、清心除烦。此方共成 调气健脾、滋养肝肾、利胆清热、活血化瘀之法则,在抑制 病毒复制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药物对机体的损伤, 并可促进正常肝细胞的恢复与再生。 采用
HepG2. ,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研究 结果均衡性较好。但离体体外实验不能完全反映体内所特有 的免疫调节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因此,此实验研究虽 显示乙肝宁颗粒具有较好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