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他姓朱,不是“猪”,可是他的同学都喜欢把他叫成“猪”,你不要以为是昵称。有些同学专门给他加上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词, “猪屁屁”、“猪脚爪”……。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刚跨进教室,就听到有人叫“谁的猪脚爪这么臭”,全班哄堂大笑……嗨,一言难尽﹗ ? 为什么? ?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某班一度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深重的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温馨提醒:对别人冷漠只能换来孤独和寂寞,人要有人情味,多关心他人事例一: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 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温馨提醒:别光顾笑话别人,先笑话自己。学会理解他人的心情事例: A和B 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 A 考了 62 分,他急忙问 B 考了多少, B 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 A 偷偷看了 B 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 分。 A 于是很骄傲的对 B 说: “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 ”这时, C对A 说: “我考了 95 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 ”假如你是 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 “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 “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讲故事马和驴子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