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高一必修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pptx

格式:pptx   大小:3,270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必修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pptx

上传人:977562398 2022/6/2 文件大小:3.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必修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一必修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页,共30页。
(Mendel,1822-1884)
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
第二页,共30页。
绿色)
6022(黄色)
子叶的颜色
:1
224(白色)
705(灰色)
种皮的颜色
:1
207(茎顶)
651(叶腋)
花的位置
:1
1850(皱缩)
5474(圆滑)
种子的形状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信服了吗?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第十三页,共30页。
显性性状
相关概念
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
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注意字母是人为定的。
第十四页,共30页。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同一种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
纯种矮茎豌豆:
DD
dd
纯合子:
杂合子:
F1高茎豌豆:
Dd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第十五页,共30页。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十六页,共30页。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Dd
×
D
d
D
d
DD
Dd
Dd
dd
DD
×
dd
高茎
矮茎
P
配子
Dd
F1
D
d
配子
F2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第十七页,共30页。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结
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
为高茎:矮茎 3:1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
比例为DD:Dd:dd 1:2:1
第十八页,共30页。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让F1与___________杂交
-----测交
隐性纯合子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第十九页,共30页。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Dd
dd
D
d
配子
高茎
矮茎
高茎
杂种子一代
矮茎
隐性纯合子
×
测交
测交后代
d
Dd
dd
1 : 1








第二十页,共30页。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
(2)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分离 定律
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
杂交实验
理论解释(假说)
测交验证
分离定律内容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具有多个
易于区分的性状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高茎∶矮茎 = 3∶1
DD∶Dd∶dd =1∶2∶1
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高茎∶矮茎 = 1∶1
Dd∶dd =1∶1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
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状—dd,显性性状—Dd或DD→D_)
4、根据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
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
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
遗传题解题步骤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几个概念
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
杂合子
纯合子
性状分离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