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始终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想一想,假如从数学应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其次、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挚友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挚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操作、图像都是直观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3/4块饼”得到的过程,形成丰富、精确的表象。
视察等式3÷4=3/4、3÷5=3/5可以发觉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简单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简单知道除法与分数的区分,除法是一种四则运算之一,而分数是一种数,相对于自然数、小数而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数。在理解、驾驭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技能。如,先将被除数改写成分子,后将除数改写成分母来的比较简洁,且不简单出错等等。板书是可以始终留在学生视线中的直观媒体,便于学生反复视察、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
情境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板书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学问和运用学问。“试一试”是让学生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题目:7分米=( )/ ( )米 23分=( )/ ( )。学生沟通中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把1米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份,7分米是这样的7份,所以7分米=7/ 10米;二是低级单位换算成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和除法教学反思高级单位时,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解决问题,即7÷10=7/10(米)。运用分数的意义和规律精确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在思索时是离不开直观的支撑的。直观是学生理解的基础,直观是沟通学问的桥梁。
4、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德国教化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使学生习惯于简洁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假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动身,向他们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究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须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常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须要动身刚好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精确,但我还是给与了确定与激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胜利体验,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念,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化探讨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学问上,更体现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沟通“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同等,变更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子。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老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晰,老师也是用商议的口吻说:“谁情愿帮他讲清晰?”当一次讲不明白,须要再讲一遍时,老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视察与思索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索的,老师决不示意;学生能说出的,老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老师决不插手。由于老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供应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学问的探究者与发觉者,而不是简洁的被动的接受学问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几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