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水卫生改》.ppt

格式:ppt   大小:963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卫生改》.ppt

上传人:相惜 2022/6/2 文件大小:9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卫生改》.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卫生
案例4-1
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3月公布的《世界
水资源开发报告》(第二版)(每3年发表1次)
指出,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
充足。但是,管理不善、资源匮乏和环境变化使关统计,但北京、沈阳、西安、成都等地都已接连
出现过石油泄漏事故。
据调查,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一些大养殖场
的农业污水,也在对我国城市地下水形成污染。
精选课件
银川市等个别城市,甚至将工业园区建到了城
市的水源地上面。而一些工矿企业和大养殖
场,受经济利益驱使,则将污水设法排入地下。
问题
1.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污染源对地下水构成威胁?
2. 除了案例中列出的污染源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会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影响?
3. 地下水被污染后会有哪些不良后果?容易自净和修复吗?
精选课件


无机污染物:***、镉、铅、***、铬、氮、磷、***化物等
有机污染物:酚类、苯类、卤烃类化合物和油类等。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案例4-3
太湖的富营养化
精选课件
,位于苏、浙、沪交界
处,北濒长江、东部及东南部临海。流域内河湖密布,
%。人口密度达910人/km2左右,
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每年排放的污
水,其中1/3在太湖流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湖
湖区仅见湖岸有少量蓝藻,80年代中期见湖中有蓝藻和
绿藻分布,80年代末发展到藻类成片,90年代藻类积聚
加厚。几十年来,随着太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和人口的剧增,使污染湖泊的因素不断增多,尤其是未
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入湖,农田化肥、农药的大量使
用以及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太湖水污染状况
日趋严重。太湖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全湖富营养化
精选课件
和局部水域的有机污染问题。太湖大部分水域已丧失了
饮用功能,造成太湖流域内既存在资源型缺水,又存在
水质型缺水的两重性,水环境形势严峻。
据调查,太湖流域周围的主要污染源情况如下:
(1)点源污染:环太湖地区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就排入
河道和湖泊,未经处理的污水占80%,在被污染的水体
中,55%的氮、磷来自生活污染。(2)面源污染:残
留在地表的污染物,很容易被雨水带进河道。在水质较
差的嘉兴河网地区和大运河杭州段,被污染的水体中,
60%的氮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养猪业污染、养鸡养
鸭养鱼的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等。
2000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是20世纪
精选课件
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一眼望去,湖面犹如铺上
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岸边的湖水像浓浓的绿色
油漆。
2000年7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太湖TP(总磷)平均浓
,是蓝藻暴发所需条件的5倍多,酿成了
太湖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蓝藻暴发。据调查,太湖湖底
沉积了60万t的磷,其中有16万t来自周边居民倾倒的洗
涤废水。此外,水体中氮、磷浓度的比值也与藻类的增
殖有着密切关系,当水中的氮含量是磷含量的15~20倍
时,是蓝藻大量繁殖的最佳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前,
太湖湖水中的磷含量较低,氮含量最多时曾是磷含量的
50倍,抑制了蓝藻暴发。但近年来,由于含磷污水大
精选课件
量侵入太湖湖体,造成磷含量的急剧上升,1998年夏
季,湖水中的氮含量是磷含量的19倍时,导致了蓝藻的
大暴发。同时,蓝藻密度与水情也有很大关系,藻类大
量繁殖和持续时间与气温、光照和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
也密切相关。2000年夏季太湖流域总体偏旱,而且太湖
水位较以前低,水量交换不足,使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更为严重,过剩的营养盐为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提供了条
件。
问题
1. 导致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本案例,请归纳一下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哪些条件?
精选课件
3. 请根据正文阐述的内容,请分析太湖富营养化的危
害和后果。并结合相关报道,对比危害的实际发生情况
与理论分析的异同点。
4. 检索有关藻类(如蓝藻、绿藻等)的相关资料,说
明它们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5. 调查你所在的地区湖泊(或水库)的富营养化状
况,是否存在类似的富营养化问题?如果存在,调查并
分析主要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当地是否已经采取措施?
针对污染来源,提出您的治理建议。
水源水五项必测指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