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haha 2022/6/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教案
这是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br/>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教案第 1 篇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今日,我们要学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写拼音学会
生字,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标记不相识生字的字音。
师:听到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不禁被你们感染了,现在老师朗读这首古诗,同学们就标识自己不会的字音。
留意读准昼zhòu、耘yún、解jiě、耕gēng、傍bàng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
供([gòng]作动词时(四声)打算着东西给须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供应、供不应求。[gōng]作名词时(一声)奉献:供给、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师: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去阅读田园风光,同时去看看古代儿童的童年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和文中的图片。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2分钟)
抽生: 生1:农作 生2:当家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讲解
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棒,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一下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
读题解说:
①诗题讲解
老师范读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师:有同学可以告知老师,这里的四时是什么意思呢?
抽生
师:有同学答对了,四时表示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夫们一年四季都在勤劳的劳动着。
师:那杂兴呢?
抽生回答一下,也可以主动发言
杂兴在四个季节当中会有不同的兴致。各种兴致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几首啊?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首诗吗?
师:没错,一共有60首诗,而这首诗其中的第31首。
②逐字讲解
先读第一句诗
师:在第一句帮我找出两个字。这两个字呢是指示时间的关键字。昼夜
(提示学生做笔记。)记得把这个两个字圈出来
一一说明(可看注释) 昼:白昼。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搓麻绳)
③翻译句子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④出示填空题考学生。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把麻搓成线)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哪位同学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答对了就有小星星嘉奖。
⑤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说的好的,便有星星。)
(四)小小总结家(赢星活动)
:我们已经学****了这首诗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下面我们进入我们小小总结家环节来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我学会了留意读准昼、耘、解、耕、傍的读音。
生2:供([gòng](四声)作动词时打算着东西给须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供应、供不应求。[gōng](一声)做名词时奉献:供给、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生3: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会翻译了第一句的古诗意思。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生4:通过这节课的学****我知道了诗人范成大的生活经验是比较艰苦的,但是他最终还是胜利了,所以我要学****他那种刻苦的精神。
生5:通过这节课的学****我知道了,南宋四大诗人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 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我们的同学们都总结的很棒,下面我把小星星送给我们这四位同学。特殊是我们第一次为同学总结的很好,这一点我们其他同学都没有想到范成大他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最终还是胜利了。
作业


板书设计
昼耘田
农事繁忙
夜绩麻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教案第 3 篇教学目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漂亮景色,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美。
  2.通过诗句绽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诵对理解和
  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实力,都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