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杨柳意象与拙政园柳阴路曲.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柳意象与拙政园柳阴路曲.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22/6/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柳意象与拙政园柳阴路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杨柳意象与拙政园柳阴路曲
【摘要】 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栽植历史中,杨柳一直是园林中的主要观赏对象。因其极易栽种、树姿优美,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景观配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苏州古典园林中唯一以“柳”命名的建筑景点,是拙政园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归隐田园,栽植柳树,自称“五柳先生”,柳树也因此代表了隐居世外的清幽环境,是高雅脱俗、不流于世俗的名士、隐士的象征。
进入隋唐,帝国版图扩大,文化灿烂,杨柳又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审美内涵。隋炀帝时期,广凿河渠,筑堤栽柳,形成了“柳色如烟絮如雪”的独特景致。隋堤作为南北交通的枢纽,进入唐代,成为送别之显地。起源于汉代民间的折柳****俗,频繁出现于唐人的送别诗文中。隋堤柳之外,灞桥柳也是唐代诗文中代表离别的重要意象。灞桥原名霸桥,横跨灞水之上,是唐代出入长安的门户之地,唐人常在此处与亲朋好友依依惜别。李白多次在诗中将灞桥、折柳、离别联系在一起。《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忆秦娥》:“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折柳送别,既表达了对远行亲友的留恋不舍之情,也寄寓了希望对方在他乡平安无恙,早日归来的美好愿望。
南朝宫体诗兴盛,杨柳意象中开始出现女性的绮怨色彩。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枝比美人之细腰等等,都让杨柳更具女性柔弱气息。盛唐之后,杨柳已很少作男子比拟,柳甚至开始被比作青楼歌***。宋以后,柳陌花衢、花街柳巷等词汇的出现,让柳成为风尘女子住所的指代。在长期的文化沉淀中,杨柳的人格象征意义,由名士、隐士转而为美女、歌***,由高洁出尘转而为阴柔俗艳,这在中国古代植物文化中并不多见。
杨柳除了在古代诗文中演变出丰富而复杂的审美寓意,在佛教徒心中,更是佛门圣物,是观音菩萨手持的法器宝物。民间认为观音菩萨有33种造型,最常见的就是杨枝观音,又称滴水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举杨枝,用“杨枝蘸净水”的法术为百姓治疗疾病、驱鬼辟邪、祈福求雨。
二、拙政园柳阴路曲
因杨柳极易栽种、树姿优美,且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栽植历史中,一直是主要观赏对象,在景观配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拙政园建于明代,五百年间,几经变迁,时至今日中部景区仍是全园精华所在。山水旷远、林木葱郁,楼阁掩映,曲廊萦绕,景致疏朗而富有变化。造园之时,为营造出方方胜景,在进行空间分割时,借助了假山、院墙、廊、桥等多种手段。中部景区最具特色的长廊是“柳阴路曲”,取意唐《二十四诗品·纤秾》:“柳阴路曲,流莺比邻。”此廊位于中部景区西北,是一条紧靠荷花池的弯曲空廊。廊东连荷风四面亭,西接别有洞天亭,向北转到见山楼,即是串联景点的引导线,也增加了景深和层次,在分割空间的同时,达到了隔而不断的效果。
柳树根粗茎壮,枝叶繁茂,极具遮阴避阳的使用价值。西汉孔臧的《杨柳赋》历来被称为千古咏柳第一篇,文中赞誉柳树“蔚茂炎夏,多阴可凉”“暑不御,凄而凉清。内阴我宇,外及有生”。炎炎烈日,暑气蒸腾,稠密的柳枝为人们提供浓阴,因此,自汉代起柳树就是宫廷和园林中常见的绿化物种。《汉书》载:“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这段记述虽强调的是柳树的灵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