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首创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骄傲,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年龄、贫富、贵贱等界线,学生中长幼老小者有之,荣华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睦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休戚与共,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特别难能难得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人,对于我们很受启迪。子路、曾皙、冉有
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谈话,孔子启迪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莽撞率
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闲,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这里给我们的启迪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起码是从教期
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有始有终,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
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
的态度要同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做到详细情
况详细剖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甚至产生师生隔膜,愤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
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照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
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不论谈“修己”仍是“治人”,最终归依仍是人生道
德。孔子所重视的品德,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
精品文档
括。“仁”是孔子所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然详细境的差别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涵养境界,是一切品德的和,孔子提出“仁”,是人的情感、情操、涵养的重。“巧言令色,矣仁”!那些肩笑,炎附,出于利欲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不是“仁”。何“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仁矣⋯⋯恭、、信、敏、惠:恭不侮,得众,信人仁焉,敏有功,惠足以使人”。孔子恭顺就不会导致欺侮,容就能获得多半人的,守信就会获得人的信任,机警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遣人。就是孔子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原因。自然,孔子对于“仁”的言有好多,但就教的
人准,只此几点,我就足矣。可,孔子仁德思想的深影响。
一是教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着追求,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个人的人事度,他人要“恭顺”,只有恭顺地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会,甚至,才能和他人友善相,才能保持充足的精力思考自己思考的,来做自己做的事,提高事效率。三是教要信做人,“信人仁焉”。教的不同于其他,它要求教要人表,因此,教在与人打交道程中,一定要信,否,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呼吁力,有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学生打交道,预先一定要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已承的要准按要求,包括我学生的,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学生的度要慈善,“惠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当是全面的,不单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
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单是大事情,而应当体现在细微